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石门贫困村生猪实行生态养殖

来源:石门县扶贫办 2010-09-09 10:04 字体:【
  闻不到一丝臭味,看不到一滩污水,昨日,笔者来到壶瓶山下磨山村养殖大户覃晓玲的养猪场时,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今年,覃晓玲实行了“猪一沼一果”的健康养殖模式,不仅可出栏上千头无公害生猪,还可收获2000多公斤施沼肥的“无公害”茶叶,周边生态环境一点也不受污染。目前石门县像这样实行健康养殖出栏的生猪已达40万头,占到全部产能的一半。

  石门县是全国有名的生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生猪80多万头。近年来,养殖规模扩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在今年的农村“八个一示范工程”中,明确要求建设20个健康养殖示范区,其中重点建设一批规模、标准、高效的现代养猪场。各区乡缜、各扶贫点村随即把标推化规模养殖改扩建项目资金、生猪调出大乡奖励资金、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资金等整合投入到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县共争取资金900多万元,通过抓项目实施,各规模养殖场的栏舍、防疫、沼气池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在此基础上,县、乡两级畜牧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深入乡村,全面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在养殖场项目选址、生产流程、品种选育、栏舍建设、粪污处理等方面统一规范,贯彻了生态、健康标准。160家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已经全部实行了健康生态养殖,可年产无公害生猪50万头,带动了规模养殖户千户,可年产无公害生猪60万头。此外,该县还大力推广生物发酵猪舍,全县采用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的猪场达到15家,全部实现了“零排放”。

  为了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全县各地加强了生猪标识管理,建立规模养殖场的生产档案和产品质量可追测制度,实施对产品从“种源一生产一流通一餐桌”的全程监控。上半年,全县抽检生猪尿样15000份,“瘦肉精”检出率为零,认证无公害生猪42.15万头。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