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质量第一 技术为先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报 2009-12-03 16:08 字体:【
        南水北调沿线建设正快马加鞭,全体建设者需要时刻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保证工程质量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工程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切实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依靠科技进步解决质量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品。更要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行业人员素质。

      本专题以中线漕河渡槽工程为例,通过业主、监理、施工人员讲解施工中的真实案例,反映质量控制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616根桩基的承诺

   

      在一些人专业而挑剔的眼里,渡槽设计过于保守,不够漂亮。更多的人则认为,渡槽厚重、高大,作为过水建筑物,它朴实得让人放心。

      漕河渡槽全长2300米,共76跨,最大跨距30米,平均每跨自身重3300吨,加上过水,重约6000吨。一头成年大象最重6吨,换算下来,桩基每时每刻都要承受1000头大象的重量。

  漕河渡槽桩基础616根,一般深度为20米左右,最深达37.6米。刚开始施工时,设计单位认为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担心不能成桩,提出更改设计,打算采取高压旋喷灌浆,重新处理桩基。设计的判断来自于漕河三标,在第51—5灌注桩钻孔取芯时,多钻下6米后,他们发现桩端吃力层有一条断层破碎带。

     “破碎带存在,桩基的承载力就不够,如果浇上桩墩,地基下沉,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条破碎带呈水平方向,那么整个岩层就会受到影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漕河渡槽设代处负责人发出了设计更改通知。

      桩基的地质牵涉到渡槽能否如期完成,是整个施工的关键。中线建管局副局长、时任建管部部长的李长春多次到试验室察看钻孔的取芯,与设计、监理共同分析。

  监理部在核实过程中,却发现岩芯上有一个断层破裂面呈高角度走向,从而得出另外一个结论:破碎带对其他桩孔影响不大。

  两个工程师都有着多年的施工经验,丰富的地质专业知识,双方从技术层面上产生分歧,但目标却一致,都是为了这个目前在建的亚洲最大的渡槽将来的质量,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千秋伟业。但地下几十米的桩基础,看不见摸不着,谁都不好判断。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让静载试验得出最终结论。

      所谓静载,就是在单根桩基础上加上1300吨的压力,用相邻的两个桩基作为反拔桩,监测该桩基是否存在变形等指标数据,从而证明受破碎带的影响范围有多大。这是一个比赛,证明自己的艰苦比赛。

     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是桩基施工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监理部对施工方案严格把关,旁站监理跟班作业,精心控制每道工序,及时监测施工质量,保证每根桩基都符合要求。目的只有一个,616根桩基质量无可挑剔。

    “桩基施工完成后,仍选择了这根桩,因为它的条件最差,只要它没问题,其它桩就没有问题。”河北直管建部工程管理一处周吉顺说,那天像过节一样,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参建四方全部到场,大家拭目以待,争看桩基静载试验,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不放过。试验的结果显示,桩基的承载力完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没有谁输谁赢,与其说是一个比赛,不如说是一个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过程。” 河北直管建管部副部长胡金洲说,如果说赢,最大的赢家是河北直管建管部。他们收获了一个对质量精益求精的难得氛围,大伙更加严格管理质量,更加善于创新,并举一反三延伸到一些重大工程质量管理上。

      漕河渡槽临时通水运行至今,监测显示,槽身没有产生一条结构型裂缝,是616根桩基对建设者们最庄严的承诺。┆

   

  精心的呵护造就无裂缝渡槽

   

      住温室,穿棉服,喝凉茶,谁这么悠哉悠哉?这不是暖棚中的娇贵花木,而是漕河渡槽浇筑的混凝土。“对混凝土浇筑再多的呵护,甚至溺爱都不为过,因为它保证着2300米输水渡槽的健壮。”河北直管建管部副部长胡金洲此话意味深长。

    “皮糙肉厚”的混凝土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娇贵了?胡金洲看出了记者眼中的疑问,他告诉记者温差过大曾让漕河渡槽小恙染身。2006年渡槽建设的最初试验跨出现了浅表层裂缝,当即引起了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管部积极邀请工程院院士,水利专家前来会诊。专家判定为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入仓温度缺乏有效控制,高标号水泥水化热散发过快,导致内外温差过大生成裂缝。

     对症下药,建管部与河海大学联手对混凝土温控进行科技攻关,设计制订了一整套保健措施:渡槽混凝土表面保温,内部通冷却水管导热降温。体内降温,使混凝土体内温度不要升得太高;表面保温,使混凝土体外温度不要降得太快。从而使混凝土体内外温差保持在25度以内,就不容易产生裂缝。体内降温、体外保温的方式在以往的水利工程中也用过,但用于架空的渡槽施工以及薄壁结构混凝土施工是第一次。

     “漕河渡槽混凝土温控是个挑战,我们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混凝土当成小宝宝来照看了。”漕河Ⅲ标项目部总工王光辉湖北口音,话语幽默:“夏天得请它喝凉茶,冬天要给它喂高汤。夏季施工时,采用加冰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保证浇筑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对水泥和粉煤灰罐采用淋水降温和遮阳措施,以降低水泥和粉煤灰的温度。在冬季施工时采用热水拌和,延长搅拌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出机口温度,混凝土运输过程覆盖保温材料,浇筑停歇期间或浇筑完毕后,立即捂上保温材料。同时在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管降温、外部粘贴塑料保温板。”  

     对于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漕河Ⅲ标项目部技术部部长陈谋建了若指掌。他告诉记者,为避开白天高温天气,浇筑都在下午18时至第二天上午10时之间。在施工现场,搅拌车从左右两侧通过泵机将混凝土输送到槽身,穿越密密麻麻的钢筋缝隙落入仓底。仓面顿时忙碌起来,业主现场管理人员、设计、监理和施工队伍的员工各司其职,放料、平仓、振捣、检测、检查水管、测量混凝土温度、录入数据等工作有条不紊。

     “漕河渡槽是我们共同的孩子。”至今仍坚守在漕河渡槽的中水北方公司漕河渡槽项目监理部总监宫杭生说起渡槽来满怀深情。他表示,监理单位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履行合同,按照设计图施工,在每道工序环节加强落实质量三检制。同时要求现场监理人员认真执行监理规范,重要部位做好旁站监理,还组织渡槽槽身施工质量经验交流会议和高温季节混凝土温控专题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工程始终处于温控状态。

      如此细心呵护,带来的是工程质量的优质,2008年5月漕河渡槽工程如期完工,通过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国内知名专家临时通水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渡槽槽身混凝土质量优良,未出现一条浅表层裂缝,为今后我国类似规模渡槽施工提供了经验。

   

  固若金汤源自“单变三”预应力

   

      “单变三”是漕河渡槽施工中,被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提及最多的词汇。河北直管建管部副部长胡金洲介绍说,工程开工以后,由于需要获得较大的输水能力,原来设计的单向预应力方案变更为三向预应力,采用三联一槽,即三个矩形孔同时过水的结构。

     与其他供水工程单孔薄壁U型结构相比,三联一槽结构需要承受来自纵、横、竖三向的应力,结构更加复杂,施工难度也陡然增加。  

     渡槽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变形情况,以及纵梁的预应力效果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将直接影响渡槽的安全运行。为此,建管部及时联合了三峡大学,把三向预应力应用作为科研课题,为渡槽全面建设提供牢固的技术支撑。

      三峡大学对渡槽槽身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数值计算与仿真分析,并在渡槽第76号跨槽身上进行了现场试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槽身边纵梁、中纵梁和次梁下底面呈压缩趋势,达到了预应力锚索张拉、纵梁起拱的效果,剪应力普遍较小,满足设计要求。槽墩变形沉降最大值为3.8毫米,最大不均匀沉降为1毫米,满足设计要求。槽身变形最大下沉量为3.5毫米,最大不均匀沉降量为3.5毫米,基本表现出两端沉降量大、中间沉降量小的规律,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三向预应力的难度,三标总工王光辉深有体会,漕河渡槽三联一槽多侧墙结构布置有三向预应力钢绞线,刚度变化较大,结构形式复杂,在国内外都没有成功经验和理论方法可以借鉴。虽然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参与过广东东深供水樟洋渡槽工程,但漕河渡槽工程无论是从规模、结构还是工艺要求上均远远难于樟洋渡槽工程。

  项目部分析了水工渡槽、大型交通、大跨度建筑物等相似结构预应力施工方案,结合工程结构特点、施工条件等因素, 着重研究改进了预应力施工工艺。大孔位锚具要用大吨位的千斤顶张拉,但渡槽跨与跨之间操作空间非常狭小,普通穿心式千斤顶根本无法施工。项目部就与生产厂家共同研发出适合工程的两种专用千斤顶,重量轻,使用方便,缩短了每跨张拉施工时间。

  在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行之有效的整索分级张拉的程序,按设计控制应力的一定比例分级进行张拉。

  建管部特别成立了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小组,对技术部下发的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认真学习,对绞线张拉力与伸长量进行复核,同时对张拉机具、油表等校验标定情况进行认真检查, 24小时监控,槽身的预应力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监理验收结果表明,槽身结构设计较为合理,预应力施工控制等工艺质量较好,三向预应力作用明显,效果良好,槽身混凝土压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