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破三难 致富在眼前
凡接触过浏浃河村的人,都有一个深切的感受,这里的群众真“难”,什么地方难呢?
首先是交通难。该村地处撇洪河南岸子垸,北有撇洪河阻隔,与县域中心片隔河相望,周边又都是丘陵起伏、河汊密布,从县城出发到浏家河村要绕行五十多公里,差不多等于走了一趟常德。而全村惟一与外界相通的8.8公里村级公路,除了已经通车的1.6公里水泥路外,其余都是泥土路、石子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路越走越窄、坑越走越深,下雨天连走摩托车都难,外地车辆更不会进去,就是镇上和周边村的车辆没有要紧事也不愿往村里跑,造成别人不想进、自己出不来的尴尬局面,不要说农副产品运输销售,就是村民生产、生活、出行都困难。
其次是生产难。浏浃河村丘陵和湖汊交错,地势低洼,宜居宜种土地极少,人均水田只有1分左右,其中2个村民小组基本没有水田和可耕种土地,生产资料严重匮乏;村内至今没有一座水库,没有一口大型山塘,主干渠道也是淤塞严重,惟一一个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灌排机埠,也在1995年的防汛抗灾中由于蓄洪需要被水毁,至今没有修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而该村耕地半数怕涝、半数怕旱,10年中就有八九年要遭水、旱灾害,今年上半年,仅有的200多亩早稻被水淹没颗粒无收,由于淹没渍水时间过长,全村6成水田错过晚稻播种期,下半年也没有收成,农业生产基本成了“望天收”。近年来,全村在农业生产上年人均收入从未超过700元,部分年份更是血本无归。
第三是发展难。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困难、交通又不便利,地方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群众富不起来,教育、医疗就跟不上,生活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形成了因病致贫、因灾致贫或因贫至病、因贫辍学的恶性循环,为此地方政府与农民群众想尽办法,但到头来还是“投资不敢进,项目没得门,生产无法搞,青壮全跑了”。
笔者觉得,浏浃河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突出交通水利,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基础建设。一方面要争取各方政策,集中力量积极争取水利、国土等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快排灌机埠、渠道、小型水库和山塘的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水旱无忧;另一方面要以发动群众自筹、发动在外成功人士损助,重点将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打通对外交流渠道,将外面的资金项目引进来、将自己的湖汊资源推出去。
二是发挥生态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盘活自然资源。充分利用浏浃河村地处偏远未经开发的乡村风貌和山水结合的独特景致,和地邻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有利条件,全面推介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对200亩湖汊水面和400亩低湖水田要逐步进行改造,围湖护田或挖汊造池,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依托月明潭乡橘园村桃花岛有机蔬菜基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土地单产收入。
三是提升劳务质量,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良性循环。通过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本地劳务输出的质量,提高务工人员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增加务工返乡资金,提高农民群众购买力,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享受医疗的水平,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形成以技增收、增资返乡、返乡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只要破除了以上三大难题,我们相信,勤劳淳朴的浏浃河人脱贫致富的愿景就在眼前。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