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冷暖系心头——记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先进工作者袁志明
虽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为库区移民工作倾注了心血和汗水。他,就是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先进工作者,西湖管理区移民开发局局长袁志明。
移民“怨”声听众意
工作狂,这是同事对袁志明最朴实的评价。“十年来,他几乎放弃了所有双休日和公休假,一心扑在移民工作上,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办公室主任夏军平说。
有一次,他工作劳累过度,发40度高烧,仍逞强要去上班,妻子只好到街边的门诊室向医生要了一些药,医生说要住院打吊针才行,但他怕住院耽误工作,吃了退烧药就去上班了。
西湖是湖南省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有外迁移民4.8万余人,存在着诸多遗留问题,特别是安置补偿为零,与新建水库移民的衣、食、住、行等基础设施齐全而方便的条件相比,西湖移民的心里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加之体制不顺,事情难办,有些历史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使移民产生不少怨气。仅移民的户口性质就经历过几次大的变革,很多户口无档可查,鉴别难度大。尤其是“非农业”户口的矛盾较为突出,全区这种“非农业”户口的人数达1.0371万人,大都从事农业生产,是地道的农民。
如何落实这部分移民的后扶政策?国发[2006]17号文件下发后,袁志明带领移民干部深入村组,多次与移民群众一起座谈,就从事农业生产的“非农业”户口原迁移民不能纳入后扶的问题,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期间,他先后召开座谈会19次,走访移民群众500余人,作访问笔录近100篇。在后扶工作登记阶段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多次往返省局汇报工作,每次都是当天去当天返回,有时一天往返省城两趟,凌晨两三点赶回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写汇报材料。
移民“惠”中求实效
2007年3月,西湖正式启动实施后扶工作。兼任区后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袁志明深感责任大,担子重,难题多。为使后扶政策贯彻落实不走样,他吃透后扶政策精神,把握住操作细则。白天,他边工作边接待来访的移民群众,受理移民群众的咨询,先后接待来访人员近1000人次;晚上,他经常组织移民工作人员学习文件到深夜。
在移民后扶政策的实施中,袁志明坚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张榜公布,三榜定案。他承诺:落实后扶政策坚决做到“政策公开,阳光操作,社会监督,有错必纠”。在人口核查登记阶段,有些不符合后扶政策的亲友或熟人找他说情,想要打擦边球纳入后扶对象,他总是说:“行就行,不行就坚决不行,严格按政策办事。”凡是来找他帮忙的亲友,他都一一拒绝了,确保了全区后扶人口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
在落实后扶政策的过程中,他反复强调:“只要是真实的、符合政策的,不论多么麻烦、多么复杂难办,我们也要调查到底,逐户落实政策。”例如写证明材料,有时查档案的人多,工作人员忙不过来,他就放下手头的事,帮助查档案、写证明、盖公章,忙个不停。期间,他带领工作人员为移民群众查阅档案资料5000余份,办理外迁证明手续3000多人次。
移民“怒”里求稳定
“维护库区稳定是移民工作的第一责任。”如何做好信访工作,袁志明认为要做到“热情、认真、耐心”。袁志明在这一行中有他独特的优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下乡多了,在移民中混得个脸熟,他们自然就会对你信任一些。”2005年至2011年,袁志明共接待来访移民329批1491人次,从来没有因为接访处理失当而激化矛盾造成移民越级上访。
西湖有相当部分非农户口移民居住在农村务农,也有部分非农业户口的移民居住在西湖镇区。这两部分移民不能纳入后扶范围,成了矛盾的焦点和难点。他们在人口申报登记过程中借咨询政策的幌子,不时成群结队围攻、谩骂、质问区领导和工作人员。面对这种情况,袁志明毫无畏惧地站到最前沿,理直气壮地讲解政策,耐心细致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心平气和地与当事人交谈、交流、交心,化误解为理解。终于,这两部分移民群众稳定了情绪。在实施后扶政策的全过程中,该区未发生过移民群体赴省城上访事件。
2005年以来,该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肯定,有4个年度获年终考评优秀,被市移民局评为先进单位;2005至2010年,袁志明连续6年被市移民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先进个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