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经验给石门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启示
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石门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包括11个乡镇党委书记在内的党政代表团对重庆市武隆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所有成员对武隆旅游产业发展的快速发展赞不绝口,对武隆旅游发展的高起点、大手笔惊讶不已,经过不断的反思,更多的是发现了两个县之间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的差距。
武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峡库区的淹没县,属于武陵山片区。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86个村、总人口41万。1993年全县GDP只有3.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仅为333元,是典型的中国西部地区贫困县。做为一个不靠边、不沿海的内陆山区小县,他们从1994年开始,历经18年的四届县委县政府的持续努力,到2011年,接待游客13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城镇居民收入达到了180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92元,三产增加值达到41.35亿元,占GDP47.76%,一跃成为国家级旅游强县,国内的旅游目的地。经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武隆县的旅游产业之所以发展迅猛,得益于体制上的不断创新、投入的大手笔和全民的齐参与。
一、体制上的创新
思路上的创新:14年来,武隆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的把“旅游富民”作为主导战略,着力构建“全面兴旅”的大格局。发展思路从“旅游产业与烤烟产业同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旅游富民、工业强县”到打造“中国武隆公园”,在思路上不断的创新升华。
政府主导上的创新:从1994年开始就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6位县级领导担任正副组长,涵盖旅游、国土、城建、财政、交通等30多个成员单位,坚持每季度一次例会,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旅游局、风景管理局等专门的资源保护管理、旅游管理机构。坚持过硬的考核督查机制,把旅游业发展指标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工作台账,对旅游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逐项分解,明确每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具体负责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每月报告、督查反馈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对执行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2009年将10大工程分解成88子项到人到单位到时间。2010年将6大项工作分解成74个子项到人到单位到时间。
市场主体上的创新:在发展初期,一部分民营企业对景区实施了投资开发。2007年“升遗”成功后,政府出资1亿元,组建了喀斯特旅游投资公司,对6个景区的经营权进行回购和新景区的开发,实现“景区所有权、保护权、经营权和开发权”四权合一,成为全县旅游景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的主体。
二、投入上的大手笔
武隆旅游整体开发比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兴起晚了16年,比张家界、丽江、九寨沟起步都晚,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后发追赶,主要是坚持了“世界的武隆”的理念,在定位、规划、品牌建设上围绕“旅游国际化”来做。
高水平定位:在今年的武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加快把2901平方公里的县域,打造成“经济富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中国武隆公园”。
高起点规划:做到“一景一规,先规后建,无规不建”。牢固树立“规划先行、规划之上”的理念,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手抓到底,一任接一任干到底”。聘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的规划设计研究院担纲策划规划单位,同时还邀请美国规划协会秘书长苏解放(Jeffrey Soule)旅游专家王兴斌、文化名人于丹等20多位国内外一流的大师对武隆旅游发展把脉会诊。今年又全面启动《中国武隆公园建设详细规划》和武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高精尖品牌:积极创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品牌,增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世界自然遗产是旅游资源价值中的最高名片,是大自然授予人类旅游界的“诺贝尔奖”,武隆从200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07年就得到了。为得到国家5A景区的最高荣誉,从2009年通过市场运作9亿元,对景区进行精细打造,2011年一次性创建成功。今年争取得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验收。除此以外,武隆还拥有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中国户外运动基地等品牌。
高素质服务:武隆县加快推进旅游提档升级,重点建设旅游业“基础系统标准、要素系统标准、支持系统标准、管理系统标准”四大体系,加快构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游客满意”的系统化工程。投入8000万元对景区的标示系统、解说系统、星级生态厕所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建立了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
高成本宣传:突出全民兴旅。宣传武隆成为日常行为。全县彩铃统一宣传推介。每个单位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要义务“三组”:组客、组会、组稿,每个营销集团要完成组团9000人以上、组织20人以上的市级会议、组稿20篇以上。全县成立了16个县级领导联系、县直部门参加的旅游宣传营销集团,分片进驻重庆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中原、港澳台地区6大板块16个城市,驻点营销,组织旅游商踩线活动,一年来武隆考察踩线达4500人次。2011年宣传促销经费投入了1.3亿元。“干部人人会旅游、市民人人懂旅游、学生人人爱旅游”,叫响了“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地心之旅、重庆武隆”,“中国武隆公园”品牌。
二、气氛上的融合
与交通建设上的融合:包茂高速贯穿县域,旅游公路全部“白改黑”,县城至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与城镇建设上的融合:加快把县城打造成为精品旅游城市,城市的建成区由93年的0.5平方公里拓展到了19﹒96平方公里;围绕“四季鲜花灿烂、森林植被茂密、路灯灯饰迷人、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独具特色、休闲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有序、小镇和谐文明”打造仙女山旅游新区,2012年仙女山镇挤入首届“中国最美乡村(小镇)百强”,旅游地产价格有开发之初的每平方米1980元飙升到现在的每平方米0.5—1.5万元,每年夏季,仙女山休闲度假的游客日均7000人。将农村打造成渝东南特色度假村庄。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户达到了1538家。有的农户在一个夏季就实现收入20多万元。
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一是打好山水人文牌。一出“印象武隆”,在2012年4月23日开始公演,到十月底,演出223场,售票39.2万张,门票收入4800万元,被评为“重庆市最具观赏价值的旅游重点项目”。二是打好体育赛事牌。连续十届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性户外运动A级赛事,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多支运动队伍先后参赛。三是打好“民俗文化”牌:出版本土风情的图书,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乡村旅游节”、“民歌赛”、“葵花节”等活动,民俗演艺、民间工艺、土特产品、民族餐饮、民族服饰等一大批旅游产品脱颖而出。
与商贸服务融合:一是住的舒适。正在建设和投入使用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达到了30家。一个小县,如此高密度星级酒店群全国少有,累计床位达到20000张。二是美味可口。乌江鱼、武隆羊肉等特色菜肴,让游客吃的舒心、吃得放心。三是娱乐多样,建设了仙女山国际亚高山运动基地、户外运动基地、青少年营地以及四季滑雪场。四是购物方便。仙女山新区建设了商业街,初步形成了县城购物中心、江口旅游商品街等旅游购物商圈,形成了羊角豆干、老醋、芙蓉江野生鱼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
与生态环保融合:武隆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在保护环境中促进旅游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是武隆的最大优势、森林是武隆的命根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先后投资11.5亿元,造林5.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2.7%上升到达到47.2%。建立了白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芙蓉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二是发展绿色工业,仅用0.4%的土地发展工业,在距离景区200公里的地方规划建设11.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发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机械加工及旅游商品开发。工业增速位居重庆市第3位、渝东南第1位。招商引资由原来的“走出去请”到“主动上门”,鼎泰新材、富士重工、中体集团、重庆报业等大批企业入驻,实现了招引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强力打造高山蔬菜、草食牲畜、中药材、林果、淡水养殖、乡村旅游六大绿色产业,获各类农产品认证品牌56个。四是加强遗产保护。成立了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全国最先进的自然遗产地监测中心。对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居民进行了搬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5天。
武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要学武隆高起点定位:按照一年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三年创建一个5A景区,五年创建国家级度假区的目标,一条一条的抓到位,抓落脚。
二是要学武隆加大品牌创建力度:认真落实县委11月16日办公会议精神,明确在2013年“抓住一线三片,加大财政投入,冲击4A景区,打造旅游强县”的总体目标。以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为总揽,财政预算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在景区、酒店的建设过程中全部按照等级景区、星级酒店的标准规划、建设,让每一项建设都成为精品。夹山国家森林公园要升级为4A级景区,壶瓶山、东山峰鹿野仙踪、罗坪长梯隘要申报4A级景区,龙王洞申报3A级景区,全面提升景区质量。成功引进1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1个四星级酒店,新评3个三星级酒店,全面提升酒店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新增旅游特色名镇2个(壶瓶山镇、维新镇),三圣的山羊冲村创建旅游特色名村,白云山庄、大河洲温泉创建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二都乡开工建设十九峰乡村旅游区,南北镇启动避暑特色小镇创建工程。
三是学习武隆全民抓旅游:
大胆推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一把手”工程。将旅游强县的年度目标细化分解到各责任单位,扩大年度考核分数的权值比重,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机制,形成全县大抓旅游、重点乡镇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统领的氛围。
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成立蒙泉水库旅游管理机构,成为蒙泉湖旅游开发的主体,解决蒙泉水库旅游没人抓的局面。积极探讨仙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壶东南旅游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子。
四是学武隆做好游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S303省道游客进出主干线,建设两处旅游公共厕所、自驾车接待中心和旅游商品展示中心。仙阳湖开辟水上游线,尽量延长团队游客在石门的停留时间。在澧水二桥、库北公路全线竣工后进一步完善道路标示系统,保证游客在二十公里范围内能够发现道路指示标志。在争取两条高速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雁池至罗坪、罗坪至南镇、南镇至大成湾至鼓锣坪至杨家坪省级道路建设,初步形成“西北环线”。
五是学武隆开展活动促人气:围绕“春采禅茶、夏避酷暑、秋乐橘红、冬泡温泉”四季特点,在蒙泉杜鹃、夹山桃花、仙阳湖的皂角花、全县的油菜花几个花期,继续办好新年祈福撞钟、茶禅之春、摄影大赛、壶瓶山之夏、柑橘节、钓鱼大赛、冰雪节等活动。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外,建议全县所有的公务用车的后挡风玻璃全部贴上“走进石门、回归自然”广告,形成独特的流动的广告风景线。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