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引领移民奔小康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移民生产开发成果纪实
近年来,常德市西湖管理区全面启动“稳民、暖民、富民”工程,实施“基础→项目→基地”三位一体战略,从根本上解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立足于移民经济建设,全力为移民群众的生产开发办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移民安置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全面夯实基础稳民心
西湖管理区现有柘溪水库外迁移民4.87万人,分布于7个办事处(镇)的25个行政村和渔场。多年来,西湖移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仅为常德市人均数的一半左右。面对贫穷,该区启动了改善安置区移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的“富民工程”。2003年至2008年,该区移民部门共争取国家移民资金4858.6万元,发动移民群众自筹资金1420万元,兴建基础设施项目231 个投入使用。其中,人畜饮水项目32个,铺设水管189千米;交通能源项目73个,新建移民村公路9条、33.21千米,架桥3座;电力项目2个;农田水利灌溉项目126个。建成住房2288栋11976间326806㎡,人均住房面积由不足8㎡增加到17㎡,受益移民5149户19463人。建成供水总站1个、供水分站4个、打深井18口,供水主支管道130余千米的食用供水网络体系,受益移民100%。进行了为期3年的专项内垸安全建设,培厚加固抗洪大堤5公里、内堤41公里,处理险工险段18处,新建维修防汛公路25条77.7km,增容改造电力排灌机埠9座12台1185kw。建成大西湖综合养殖基地324亩,扶持蔬菜种植17000余亩、牧草2100余亩、果树栽培8000余亩、大牲畜饲养2700余头,网箱养鱼8000余口。扶持贫困户3400余户11200余人,扶持带动产业4个5户,扶持产业示范基地3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该区全面实施“科技兴区富民”战略,加快科技致富步伐。移民部门举办养殖、种植、加工50班次,组织移民外出学习考察1500人次,2000余户移民掌握了实用技术。通过建立“技术培训—重点扶持—典型引路—逐步推广—建立基地”的生产开发链,激活移民资金约2000万元,新植名优水果3550 亩,更新改造果园4150亩,发展河面静水网箱养鱼8000口,养羊1200只,逐步形成了“水中养鱼、河岸种果、栏内养猪、圈内养鸡、棚内种菜、草地养羊”的棋盘式生产开发格局,移民的腰包逐步鼓起来了。
移民部门同时制订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将25个移民村和渔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工作任务细化到人,要求每人在村里扶持2个生产示范户。为确保移民有个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移民部门还设立了24小时移民工作投诉电话,调整充实移民信息联络员队伍,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让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稳步发展。 ┆
农业项目开发暖民心
目睹移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区领导班子又琢磨着如何引领移民共同致富,走向小康生活。领导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深入农家调查研究,到外地拜访专家,寻求新的出路。
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调研之后,区里结合实际,靠水吃水,以酉水河为依托,实施水面养殖综合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基地、经济作物基地、畜牧产业基地,建立起瓜果、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品等农业示范基地8个。同时,大力提高复种指数,推广“油→瓜→稻”三熟制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在稳定全区水稻、棉花、油菜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扩大肉猪养殖,保证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做强做大名贵鱼类养殖、网箱养鱼、池塘养鳖、虾、蟮鱼等特色水产养殖业,已发展成了强大的经济支柱产业。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力的工作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活力。通过村组干部的带动,将全区农村的剩余劳力统一进行素质培训,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渠道,开创了农村就业新途径和发展新局面。
在移民安居方面,区里制定了“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的总目标。着力实施“新村新貌”建设工程。在选址定点、设计规划、房屋造型、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沼气池和猪牛栏建设等方面做好做活每一篇文章,全力打造“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移民点。重点实施沼气池建设,结合当地移民家庭的实际情况,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全面铺开沼气池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区兴建沼气池1286座。2008年,该区渔场几位移民,在大西湖水产养殖基地建起了320亩高标准龙虾养基地,投放龙虾苗900万尾。组织专门队伍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安化县柘溪库区网箱养殖叉尾鮰的经验。区里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出台了扶持叉尾鮰生产发展的政策。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支持,协会管理,养殖自愿,风险自担”的原则,发展叉尾鮰养殖加工基地。资助、支持、鼓励移民办点示范,由区移民开发局补贴养殖户每尾鱼苗0.1元,外销成鱼每公斤补贴1元。在业务管理上,由西湖水产协会统一供苗和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成鱼回收销售。目前,叉尾鮰养殖已成为西湖百姓致富的一条产业链。
专业大户示范乐民心
该区非常重视农业大户在移民生产开发中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移民经济快速发展。鼎港办事处鼎园村移民周楚平与村里签订了100余亩成片耕地承包合同,建起生态农业园。2008年,他种植的70亩蜜本南瓜产值达12万元,加上园中各类优质水果、猪、鹅的收入3万元,全年纯收入达9万余元。西湖镇渔场夏满容承包的名贵鱼繁育基地,2008年培育鳜鱼、大口鲶等名贵鱼苗500万尾,常规鱼苗20000万尾,为全区8000口下河网箱提供“老口”鱼苗,年纯收入达15万元。西洲办事处安康村移民夏新招,2008年春,承包了村里15亩多土地。在果园里实施生态养殖,试养3500只广西土二鸡。他既将鸡粪水用作果树肥料,又将鸡粪渣投入塘中当做鱼饲料;再将塘泥作为肥料追加到农田里;农作物收获后,又用秸秆喂鱼、养羊。这种立体种养模式带来了丰厚的效益,2008年,他家仅柑橘和广西土二鸡,两项的纯利就达6万多元。┆
湖南省劳动模范龚六生、夏东生号召广大移民充分利用酉港河水面资源,发展网箱养鱼业。这个建议得到西湖区委的鼎力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区移民开发局、区农经局、各办事处都鼎力支持,网箱养鱼全面兴起。2008年,全区的网箱养鱼发展到8000多口,在酉港河水面上铺开了十余公里网箱带。水产协会每年自费打印技术资料上千份,无偿发放给养鱼的农户。同时为全区网箱养鱼户举办技术培训班,传授养殖技术,使网箱养鱼连年喜获丰收。2009年,水产协会又为酉港河水面网箱的53个贫困移民供应苗鱼2.3吨,帮助他们发展静水网箱养鱼致富。在养殖过程中,协会人员亲临网箱区进行技术指导。2008年,每个贫困移民鱼获纯利1600多元。龚六生先后到广州、厦门、深圳、上海、南宁等地建售鱼网点,并在村里设立点收购,组成一支稳定可靠的销售队伍拓展鲜鱼的销路,占领了市场。几年来,全区每年出水的2000多吨鲜鱼,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在他的帮助下,全区沿河的三个办事处800余个农户依靠网箱养鱼脱贫致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