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社会扶贫机制暨"府谷现象"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0年1月16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承办的新阶段社会扶贫机制暨“府谷现象”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府谷现象”研究课题组推出了最新研究成果《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环境与机制——陕西“府谷现象”研究》,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为该书作序。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张磊、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伟以及各部委院校、研究机构、“府谷现象”课题组的相关领导、专家教授,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张录德,榆林市副市长兰新哲、扶贫办主任韩志平,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等应邀出席了会议。
府谷县是陕西省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省上规划建设的火电载能工业园区。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加快资源转化,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从2007年开始,为了切实解决农村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妥善化解村矿矛盾、村企矛盾、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不断增强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该县启动了以“百机关单位帮百村,百工矿企业扶百村”为核心内容的“双百”帮扶工程,引导和组织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全县涌现出了高乃则、刘彪、王爱田等一批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走出了一条广泛的社会力量投入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双百”帮扶工程实施以来,累计落实帮扶资金5.2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69个,惠及全县20个乡(镇)、165个村。大量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实践,被国务院扶贫办誉为“府谷现象”,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8年9月,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府谷县隆重举行,对“府谷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同年11月,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等学府和有关机构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组成的“府谷现象”研究课题组在北京成立。课题研究组于2008年12月—2009年11月,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深入研究了“府谷现象”,为国家实施新阶段“大扶贫”战略,制定《2011年—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纲要》提供成功的案例和有益的模式。
经过一年来的充分调研,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万龙任组长的“府谷现象”研究课题组,推出了最新研究成果《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环境与机制——陕西“府谷现象”研究》。研究成果指出,“府谷现象”是新时期我国创新扶贫开发融资机制,探索新的扶贫模式的成功实践,是一种“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扶贫模式,并非以往“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的主体模式。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是一种自觉自愿行为,但没有政府的组织、引导,不会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农村量大面广,不仅需要府谷这样一批企业家,而且更需要政府创新服务形式,广泛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府谷县政府的有效引导,是“府谷现象”得以形成的关键;府谷的民营企业家多数由当地农村和个体工商户转变而来,很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具有朴素的同情观念与乡土情怀,这使他们主动承担起了企业社会责任,来改善家乡的面貌,他们的积极参与成为“府谷现象”形成的必要条件;府谷县位于资源富集区,优势资源开发给府谷带来了县域经济的腾飞,同时也为府谷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财富积累带来了契机,为参与扶贫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成为“府谷现象”形成的有利环境。
研究成果认为,“府谷现象”对新时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将使府谷形成多元化的扶贫模式;成为府谷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渠道;对府谷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有积极推进作用;有助于府谷和谐社会的构建;民营企业直接参与扶贫开发的“府谷现象”,可以作为一种“府谷模式”,成为新时期应该提倡和推广的路径选择。
会上,与会专家教授就“府谷现象”课题组推出的成果以及今后“府谷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专题发言和热烈讨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