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试验传农耕 劳动育人护粮安
7月1日,常德农林科学研究院前面的一片水稻田里,一群年轻人冒着酷暑快乐地抛秧。不到2个小时,这片水稻田里便插满了秧苗。这不是新农人,而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楚怡工匠班的学生正在进行水稻抗倒伏试验。
航拍抛秧现场。常德日报记者 王明睿 摄
2023年5月,湖南省教育厅发布了“楚怡工匠计划”,并在当年的高考招生录取中,遴选了11所本科、15所高职院校进行“楚怡工匠计划”试点,试点总规模1320人。其中,湖南文理学院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农学专业试点合作,所招录学生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培养4年,毕业时获得湖南文理学院颁发的本科文凭。
学生在学习抛秧。常德日报记者 曾玉英 摄
余意是首批“楚怡工匠计划”学生的一员,他来自岳阳市平江县农村,家里种植了水稻。在水稻田边,他穿着短衣短裤,戴着草帽,打着赤脚,熟练地抛秧。经过两年的学习,他已经掌握了水稻集中育秧、机械化移栽、无人机飞防、机械化收割等技术要点,希望大学毕业后能为农业发展尽一份力。
据介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楚怡工匠班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理念、较高的文化水平、熟练的专业技能、创新的思维能力的高素质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院在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武陵区河洑镇,鼎城区谢家铺镇、石公桥镇、十美堂镇,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等地均有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开展的实践主要是科研实践和课程实践。课程实践涉及植物学、植物保护技术、作物栽培技术、种子种苗生产技术、作物育种技术等;科研实践涉及的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茶叶、观赏桃等,参加科研兴趣小组学生超过学生总人数的50%。
未来,该学院将在提高实践知识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实践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同时结合专业特色与湖南区域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教学场景,完善教学内容,如葡萄、柑橘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和科研实践,让学生学有所得,上岗能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