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蕻儿王”的担当
仲夏时节,万物竞茂。笔者顶着炎炎烈日来到安乡县安康乡新沙村的安乡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只见法人肖均正在田间查看旱稻的长势。
看到曾被《常德日报》报道过的“蕻儿王”,今年又规模种起了旱稻,我们便与他来了次“打破砂锅问到底”式的交谈。
靠种植菜薹兴业
1971年出生于新沙村的肖均,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搞过搬运,当过保安,但他觉得还是当农民比较好,于是2003年返乡寻求创业机会。
在一次和妻子逛菜市场时,他发现人们非常喜欢吃秋冬菜薹,俗称“蕻儿”,于是决定栽种菜薹。2003年,他采用“一季水稻+一季菜薹”模式试栽200亩喜获丰收,一季水稻就收回了当年水稻生产成本与农田租金,利润便出在菜薹上,年获纯收入4万多元。通过5年不断摸索,他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菜薹生产栽培技术,并拥有了固定的销售客户。他觉得已具备规模创业条件,便一路高歌扩大菜薹栽种面积:2008年栽种400亩,2009年栽种1000亩,2010年至2015年每年栽种2000亩,2016年至2020年每年栽种8000亩,2021年扩种到10500亩。
2010年,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他不断加大投入,建起了一条较完整的现代化产销链。投入300万元在基地修建了机耕道、水渠;购买了120多万元的各类农机;投入1200多万元修建3个蔬菜冷链库;投入200多万元修建了办公用房与仓储库;投入170万元在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上海十里铺农贸市场等开办了档口。另外,在加强配套硬件设施的同时,在产业技术及生产管理上也不断改进与完善。多年来,在他的辛勤付出下,产业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亩平纯收入从2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元,近20年来共获纯收入4000万元以上。
另辟蹊径种旱稻
近几年,肖均发现当地农村旱地作物收入较低,遇到收成不好还亏本,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加上想为国家粮食安全作点贡献,便突发奇想:“能不能在旱地种植水稻?”
说干就干的他,在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前提下,选用本地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在2018年试种了10亩,亩产达400公斤。2019年试种了30亩,亩产达450公斤。2020年试种100亩、2021年试种130亩,亩产量均在500公斤左右。连续4年获得比较理想的收成,让他信心大增。2022年,他大胆地租用2300亩柑橘园,挖树翻耕后种植旱稻。
目前,他的旱稻长势良好,基本苗已长足。他非常自信地说:“如果抽穗期与灌浆期能风调雨顺,后期防治好稻飞虱、卷叶螟、纹枯病,今年每亩平均产量500公斤应该没问题!”
致富后反哺家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乡县属于洞庭湖区冲积平原,土壤富含有机质,昼夜温差较大,生产出来的菜薹脆甜可口,肖均也因此致了富。
致富后,他采取多途径回馈当地农民。一是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薪资较高的就业岗位,且就业对象基本以贫困户为主。他的6个生产基地,长年聘请中层管理人员23人,每人每年8万元工资+奖金;繁忙季节每天聘请短期工800人左右(其中300人为贫困户),农闲季节每天也聘请了100人左右。二是投入300万元在6个生产基地修建机耕道,既方便自己作业,也方便周围农户作业。三是将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稻+蔬+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粉碎还田等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周边农户。四是将邻近乡村农户种植的菜薹高于市场价收购后销往外地,切实解决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