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一户一画像”精准纳入 “一户一故事”精准帮扶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的重要指示,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破解这一课题,前提是要把易返贫致贫人口精准找出来、纳进来,弄清“监测谁、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关键是因户施策,找准“怎么帮”,做到“早帮扶”;难点是有进有出,解决“如何退”,做到“动态管”。
为此,常德市积极探索,对所有农户实施“一户一画像”,把基本情况“画清”、把收支细节“画透”、把主要困难“画准”,逐户分析研判,实现应纳尽纳;对监测帮扶做到“一户一故事”,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帮扶工作既有真金白银、又有真情实感,确保应帮尽帮。截止7月14日,全市共纳入监测对象8839户20841人,已消除风险4830户11584人,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4条以上。主要做法是:
怎么发现?“五途径”摸排
建立以干部入户摸排为主,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把易返贫致贫疑似对象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找出来。入户摸排。每年组织驻村干部、结对帮扶责任人和镇村干部逐户上门,“进村过梳子、入户过篦子”,调查核实确定每个农户家庭是否达到“一有四无一稳定”标准。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家中无大病患者、无重残对象、无突发意外、无大额支出,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监测收入基准线。未达标准的,综合研判有无返贫致贫风险。自主申报。综合运用村级广播、会议宣传、印发资料、设立微信群、开展“我们村”平台试点等形式,抓好政策宣传解读,把监测纳入的范围标准送到农户家中,把监测系统二位码送到农户手上。所有农户可通过递交书面申请,利用村级微信群、“我们村”平台、手机APP或12317电话等方式,自主或他人代为申报。数据比对。注重“技防”与“人防”并重,乡村振兴部门联合教育、住建、卫健、医保、水利、农业农村、人社、民政、残联、应急管理、交警等12个部门,每月组织23类部门数据比对,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的,通过省平台直接生成风险预警。预警信息实行“集中交办、入户核查、结果反馈、跟踪盯办”。网格监测。将全市所有涉农村居以30-50户划分为1个网格。每个网格从责任心强的优秀党员、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中聘任1名网格长,由乡镇颁发聘书。遇有情况特别是因病因灾因意外等情况,网格长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反馈,由乡村入户核实后及时申报。群众反馈。发挥“邻里最了解邻里情况、乡亲最清楚乡亲家底”的熟人社会优势,下乡调研、进村摸排、入户走访时,必问“村里最困难的是哪家、周边比较困难有哪几户、有无突发大病遭遇意外家庭”,将群众反馈信息与监测信息比对,确有困难的核实后纳入。同时,及时掌握分析媒体、信访、舆情等信息,拓宽风险预警渠道。
怎么纳入?“五步法”画像
采取“问、算、核、判、评”五个步骤,对所有农户进行精准画像,把每个情况都查明、每笔收支都算清、每个细节都弄透,实现应纳尽纳。一问。重点了解家庭基本信息、收入来源、教育住房饮水、重病慢病、残疾、就业务工、遭遇自然灾害及突发意外等七个方面情况。每个情况都要见人见细节。如,重病慢病情况搞清患者姓名、年龄、病种、患病时间、当年是否住院、自付药费、日常药费、是否为家中主要劳动力、对家庭收入影响多大等;残疾情况搞清对象、残疾类型及等级、家庭此项支出、对家庭收入影响等;就业务工情况搞清务工人员、收入多少、有无增减、待岗对象等;因灾因意外情况搞清来龙去脉、财产损失、药费支出等;“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肉眼能见的现场判断,政策落实的查看佐证,农户有异议的如实登记、及时反馈核实。二算。主要是算收入、算支出。家庭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方面,各村制定当年度《本村常规农产品收入计算指导表》;家庭支出主要包括因学、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导致的支出费用或财政损失,及家庭日常生活刚性开支等。通过收支核算,看家庭当年有无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看家庭收支能否平衡,是否造成基本生活困难。三核。对子女赡养能力、赡养费等情况由村级核实确认。对家庭存款、住院自付药费、意外赔偿金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达标农户有异议等情况,采取“农户授权、村级申报、县级乡村振兴部门汇总审核、部门联席会议交办”的形式调查核实。县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教育、农业农村、住建、交通、水利、卫健、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交办需核实信息,3个工作日内反馈到村。四判。率先全省提出“十查十纳”监测对象纳入办法,明确“三条纳入标准”,规定“五种必须纳入”“十种研判再纳”情形。经摸排画像,凡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当年支出大于收入的家庭、其他有返贫致贫风险家庭,均列为疑似对象。以乡镇为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审核专班,对照“三条标准”逐户分析研判,即:研判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否达标,未达标的农户凭借其自身能力能否解决;研判农户家庭是否因务工不稳、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导致收入骤减,因学、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导致支出骤增,综合分析其能否依靠家庭收入、积蓄、子女赡养支撑刚性支出,是否出现收支不平衡、背负巨额债务,致使基本生活困难;研判其是否属于因智力技能偏低、发展动力不足,人均年纯收入低于监测标准线,群众公认的困难家庭。符合纳入标准的,按程序纳入。每个疑似对象纳入有原因、不纳有理由。五评。召开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小组长等参加的民主评议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公示,避免优亲厚友、确保群众认可。
怎么帮扶?“六举措”结合
所有监测对象均安排财政供养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市县联点领导、后盾单位一把手带头结对,“最困难的户交给职务最高的”。全市上下用心用情用力抓好监测对象的精准帮扶,一户一方案、户户有故事。帮政策支持。持续调整优化各项衔接政策,所有政策落实就高不就低,医保报销、教育保障、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如,医保报销上,打出“脱贫户监测户住院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大病保险取消封顶线、扩大优惠政策享受范围,提高再资助封顶线”等政策组合拳,为消除因病返贫致贫风险提供了政策保障。教育资助上,继续执行“补天窗”政策,省外就读读生由地方政府兜底资助。帮产业发展。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科技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项目,优先向监测对象倾斜。有自主发展产业意愿和能力的监测对象,通过发放小额信贷、免费技能培训、抓好消费帮扶等予以支持。鼓励发展家庭小型种养殖,落实生产奖补。帮稳岗就业。全市开展“设万个公益岗位 帮万个家庭增收”“建千家帮扶车间 帮万名群众就业”“送万名群众进厂 帮克服疫情困难”等专项行动。截止6月底,全市开发公益岗位11091个、建成帮扶车间814家,吸纳监测对象和脱贫群众就业16997人。同时,完善乡村公益岗位管理办法,岗位补贴一律由县级财政部门统一打卡发放;衔接期内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继续落实县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帮兜底保障。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监测对象,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出台整户兜底保障户年度收入增长不低于8%的综合保障措施。帮社会救助。监测对象经医疗救助、灾情救助、生活救助等措施,落实应助尽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通过“地方政府设立专项救助引导基金,社会公益组织、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出台专门救助办法,为监测对象购买防返贫责任险,组建‘常德爱心网’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帮扶”等途径,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帮内生动力。持续推开屋场会、积分超市等行之有效做法,每年开展“自立自强示范户”评选表彰,营造起“靠自己双手走向致富路”的浓厚氛围。
怎么退出?“三看法”研判
遵循“怎么进怎么出”的原则,对达到风险消除的农户,按照“村级商讨研究、入户核实、行政村评议、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定”程序,标准风险消除。具体标准是“三看”:看“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稳定达标。即全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教育资助全面落实、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辍学学生,实现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农户认可无异议。看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根据返贫致贫风险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应享受的政策全面落实。特别是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在促进稳定增收等方面给予了精准帮扶,成效明显。对于需要发展产业的,跟踪帮扶1年以上;对依靠就业务工的,跟踪帮扶半年以上。对于整户无劳动能力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后,暂不标注风险消除。看后续基本生活稳定保障。监测对象家庭当年人均年纯收入稳定超过监测基准线,因学、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等大额刚性支出问题稳定解决,家中无巨额负债,基本生活有稳定保障。标注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继续落实结对帮扶,帮扶责任人定期了解情况、摸排风险,家中情况有变,再次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回流”,纳入监测管理,跟踪帮扶到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