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味儿”新农人
9月下旬,正是秋收的好时节,桃源县大爱家庭农场的稻田里,金色稻穗随着微风飘拂,稻浪滚滚,散发阵阵芬芳。
“等农场的这批稻子收割完,估计能产100万斤大米。”看着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江大爱黝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年少时,他立志保家卫国,入伍穿上“橄榄绿”;回乡后,他变身农业“尖兵”,钻研种植技术,带领乡亲们共筑“田园梦”。
解甲归田园
江大爱是桃源县漳江街道海螺山村人。2003年,20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四川省武警某部的一名战士。高强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让他迅速成长起来。在部队里,他多次受到嘉奖,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2011年退役后,江大爱选择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不愿意在家里种地。我们村土地资源丰富,不能让这么好的地浪费掉。”为了鼓励大家发展种植产业,他带头承包了村里170多亩农田。
一开始他不懂种植技术,加之管护不力,出现了亏损,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渝。“军旅生涯锻造了我不服输、不低头的做事风格。”江大爱说,从哪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2014年,湖南各地开始出现家庭农场,这让江大爱眼前一亮。“家庭农场是中央提出并鼓励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方向。”他逐渐意识到,只有搞机械化种植,农业才有出路。
江大爱转变了经营模式,于2015年创办了大爱家庭农场,流转1500亩土地种植水稻。他还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育秧工厂,农忙时育秧,冬闲时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今年,他又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
“做新时代的新农民,种田也要讲科学。”江大爱说,自己除了参加桃源县农业局主办的水稻种植培训班,还曾前往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短期进修,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经营思路。2018年,他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江大爱”香米品牌。2020年,他在桃源县城开办了一家线下门店,销售自家农场生产的大米、菜籽油、土鸡蛋、蔬菜等农产品。目前,大爱家庭农场年产大米600吨、菜籽油20余吨,日产土鸡蛋5000余枚,今年被评为湖南省家庭农场示范场。
兵心与爱心
都说退役不褪色,即便脱下戎装,江大爱依旧忘不了那身“橄榄绿”赋予的初心和使命,依旧卸不下“为人民服务”的军人担当。
看到农场发展得红红火火,不少村民纷纷前来取经,江大爱总是将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农场还带动了许多村民就近务工,其中大部分是留守老人、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每人每年可增收上万余元。“既然我有这个能力,就应该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江大爱说,这是一名退役军人应该有的觉悟。
救人民所急,护人民幸福,军旅经历厚植了他为民奉献的炽热情怀。2008年,江大爱参加了汶川地震抢险救灾,负责从都江堰运送物资到汶川。一个月后,战士们撤离灾区,当地百姓自发沿途相送,鱼水情深的一幕幕至今仍拨动着江大爱的心弦。
“咱当过兵的人,不管何时何地,老百姓有需要就得冲上前!”带着这个信念,他退役返乡后不久,就加入了当地的公益组织。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往日的宁静。大疫当前,江大爱自掏腰包,连续10天给全县20多家单位、30多个小区免费运送了2万公斤蔬菜、1000多公斤大米,为因疫情防控居家的群众送去温暖。2021年7月,河南多地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江大爱了解到灾情后,驱车900多公里前往安阳市滑县,联合桃源九妹公益家园为灾区群众捐赠了2000公斤大米。20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江大爱又为桃源县环卫工人免费送去1000公斤大米。
江大爱的善举,感染了很多桃源当地的群众。大爱家庭农场在当地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今年5月,来自桃源县城的200名中小学生慕名来到大爱家庭农场开展了农事研学活动。江大爱说,他希望有更多城里的孩子来农场参观、体验,让大家更加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接下来,大爱家庭农场也将逐渐从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种植、销售,向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转型。
“国家提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种地也一样可以发光发热。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我愿意做一个既有‘大爱’,又有‘兵味儿’的新农人。”谈到未来的发展,江大爱充满信心地说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