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重在服务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表示,传统农民转化为新型的、现代化的农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改变农村、农业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他说,店子坪村就是借助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去年5次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猕猴桃、魔芋等产业有了明显的发展,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本报记者刘刚摄
乡村稳,天下安,乡村是为我国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基层管理手段,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1
群众看干部基层党建不放松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在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期的乡村治理就是对组织架构的重构,要在基层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导,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既相互协调又相对分离的治理格局。”刘悦伦代表说。
基层党员是联系党中央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作为基层党员,要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行得正、站得直,用制度约束自己。”郑维勇代表认为。“自己都做不到,怎么领导群众?”杨慧芝代表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就要守规矩守法,为群众谋福利。
用好人用能人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当务之急是让农业赚钱,靠经济手段吸引人才返乡。”王海燕代表说她最大的担忧是农村缺乏人才,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都进城了。谁来种地,谁来管理农村的事务成了这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心事。何平代表也表示乡村治理出现了“两缺”情况,即入党积极分子缺乏和后备干部缺乏,使得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彭伟平代表建议在村里多吸引一些工厂落地,“必须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靠种地的收入留不住村里的年轻人。”
有了好干部,也要优化制度激发干部潜力,村干部的任期到底几年合适,成为基层代表们关注的话题。李长庚代表认为,应考虑减少村委会的换届频率,从而保持农村基层的相对稳定,这样能有利于农村干部的培养成长,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2
法治是保障制度建设要跟上
李长庚代表认为,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推进依法依规治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诉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必须走依法依规治村的路子。
韩建敏代表表示基层法治要有顶层设计,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涉及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的法律,要进行适度修改完善,使之能适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日益复杂的基层治理要求。
“有了好的法律、法规、政策,也应该想办法让群众都知道。”郭建华代表认为,对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一些专业的法律名词,建议司法等有关部门创新理念,使法律宣传更加通俗化。
李爱青代表今年提交的建议也是聚焦“法治乡村”建设,要把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作为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对象,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针对现在空心村治安问题频发,他建议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组织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安全感。
“在基层村规民约有时比法律更适应农村的现实,村规民约是依法治国的道德基础。”向平华代表认为。一号文件中也强调要依靠农民和基层的智慧,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基层担任20多年调解员的杨慧芝代表认为,可以发挥“乡贤”的带动作用,“我们村的老党员都自愿担任志愿者,他们威信高,调解矛盾时事半功倍。”
法律要不断完善,执法也要不断规范。明经华代表建议要明确基层的综合执法概念,扩充乡镇执法人员队伍。
3
民生是根本群众利益无小事
“要让基层的功能向保障民生方面转变。把挖掘自身潜力和引进外力支援结合起来,以民生保障换取支持、理解,以民生服务来取代传统管理方式,为基层治理打上服务的烙印。”韩建敏代表在建议中如是说。
刘悦伦代表认为在目前高度开放、流通的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网络不能有盲区,在一些外来人口比较多的乡镇,以原有村居为依托的基层治理网络无法有效覆盖外来人员,不利于城市社会秩序的长效维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解决新老村民矛盾的有效办法。刘悦伦建议全面梳理公共服务清单,对不同类型居民(农村股民、户籍人口、外来人员等)享有的权益进行清理,明确权益边界。建立公共服务项目公众评议机制,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张家胜代表所在的皇城村由于集体经济发展迅猛,人口倒挂现象很早就已经出现。“外来人口确实给乡村的治理带来很多新的挑战,我们的办法是将老村民和新村民分类管理,老村民的福利待遇不能降低,新村民在基本的民生方面也要享受到一定福利,加深他们的融入感。解决民生问题,核心工作就一个,谁的利益都不能受损失。”张家胜说。
“保障农民的利益体现在各个方面,但我认为农村的人居环境问题最为紧迫,有些村庄的污染问题还没有解决,不光农民住着不舒服,对农产品的生态也带来很大隐患。”郭凤莲代表说。
夏玉发代表介绍:“我们镇上请了5名保洁员,每月工资750元,原来计划是村里每户出5元钱,但实际情况中,根本执行不下去,村里留守老人都说家里没有钱,你能有啥办法?现在就是靠村办企业拿钱在做村庄清洁。希望政府能有规划,农村环境治理的钱该从哪里来。”
陈小川代表指出,广东省财政安排8.4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她表示,在推进建设农村垃圾处理体系进程中,面对的情况十分复杂。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镇、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村的生活垃圾由村集中运输到镇、镇的生活垃圾由镇集中运输到县的做法实施不了。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之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将有法律依据。
女村官梁丽娜代表:一股“倔”劲儿治穷村
农民日报记者李�璐
“我这次带来的议案与修路有关。”一见到记者,梁丽娜代表开门见山。
4年前,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梁丽娜毅然回到家乡――地处偏远山区的广西陆川县陆河村,小村一下炸锅了:“读了这么多书,又回到村里,没出息!这女娃子干不了3个月。”不光村里人投来异样眼光,就连她妈妈也放出狠话:“以后不管好坏都不理你!”
“我还没干凭什么说我不行?”凭着一股“倔”劲儿,梁丽娜开始了她的村官生活。“道路差,灌溉难,问题一大堆。”坐在村委会老瓦房里,梁丽娜看着不时从天花板上掉下的虫子,她下定决心:“想改变,总要先有人站出来。”
陆河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梁丽娜反复调研,选择了种橘红。她自己先承包了100亩荒地,从选苗、种植到施肥、除草都自己上手。村民们看到小苗茁壮成长,有了积极性,一块块空置荒地开出来,搞连片种植,目前规模已有5万余亩。“下一步我准备联系企业深加工,加大橘红的附加值。”
短短4年,梁丽娜带领村民修通了村屯道路,改建了小学校舍,建了一个活动中心和一个农家书屋。“她敢说敢做,大家越来越信任她了!”村民不禁对这个女娃竖起了大拇指,2012年,梁丽娜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她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广西青年五四奖章。
为让村里的五保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梁丽娜积极争取了得到了34万元的五保新村建设项目资金和村级公共活动中心项目资金,建设了篮球场、舞台、农家书屋。
为改善陆河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在梁丽娜的努力下,陆河小学的陆六分校、双社分校的危房得到改造,新建了6间教室和4间教师办公室。梁丽娜还根据村里多年来重男轻女的现象,设立了奖学金制度,规定凡是陆河小学的学生考上重点中学的每人奖励1000元,高中毕业考上重点大学的每人奖励1500元,同等条件下,女孩比男孩多获得500元奖学金。
谈起4年村官经历,梁丽娜不后悔:“每天一早,呼吸着农村清新空气,看着乡亲们幸福笑脸,我庆幸选择了村官,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农民日报 刘婉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