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样板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观察
“现在草莓‘吃’的是基质,‘喝’的是营养液,立体无土栽培实用技术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解决了重茬问题,减少了土传病虫害,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观赏价值高,成为设施园艺的一大亮点。”近日,在安徽省庐江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淼在向园区农技人员介绍现代化“多层公寓”里的立体无土草莓栽培试验进展情况。
“庐江是农业大县,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来支撑,今年10月份,我们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通过‘县问校答’‘揭榜挂帅’的合作共建模式,推动庐江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现代化建设。”庐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杰峰说。
县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单元,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战场,为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探索构建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机制新模式,2021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首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72个县、62个对口技术单位进行共建。在实践中明确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外延、标志和特征,明确“藏粮于技”的四梁八柱,回答好“什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聚焦优势产业 找准共建突破口
金秋时节北风起,正是菊黄蟹肥时。又到了吃蟹的时节,在上海崇明,18万只中华绒螯蟹在海棠湖出湖上市。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临江、东临大海,有特殊的咸淡水交接的水文特征。中华绒螯蟹发源于崇明岛,养蟹一直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良好的自然资源孕育了富有前景的水产产业前景,在科技创新支撑下发展起来的水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的环境,湖水水质得到改善。”上海玉海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大钟说。
“我们团队历时10年选育的优秀品种中华绒螯蟹—江海21已经出湖上市,数量可以达到18万只。”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介绍,这是全国首次采用大水面、公园化、大湖泊的养殖新技术,是上海最大的单一水体大闸蟹生产基地。海棠湖内碧波荡漾,水质清澈如镜,水浅底硬,阳光能直射湖底,水温让大闸蟹非常喜爱。经过近一年的养殖,高颜值螃蟹的重量可达7两以上。同时,通过绿色生态循环养殖,鱼、虾、鳖等水产品全年供应不断。
科技提振,产业兴旺。11月8日,上海海洋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在崇明区成立,作为共建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以“水产”一流学科为支撑,以崇明区为示范基地,探索河蟹湖泊化生态养殖新模式以及以种植为主的立体化养殖新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陆基工业化对虾养殖新模式,形成绿色种养产业综合体,为上海市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立冬过后,我国北方进入农闲季,而闽北深山的光泽县,田间培训让“冬闲”变“冬忙”。在华侨乡金映茶叶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福建省农科院专家正在讲解茶树修剪与树冠培养、茶园培肥管理、冬季封园管理技术要点,讲授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黏虫板使用、优化茶叶加工厂房布局,逐一解答参训人员提出的技术问题。
光泽县地处武夷山脉的北麓,自古便是正山小种的重要产区,光泽县现有茶园面积5.38万亩,以生产小种红茶为主,茶产业一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福建省农科院通过先行县共建,科技“加持”光泽茶叶绿色生态种植与智能化加工技术集成。从高香型多茶类适制茶树品种引种(长线可开展干坑菜茶群体种单株选育)、高标准生态茶园与“两减一增”栽培技术模式、有机肥替代化肥与绿肥作物应用、茶叶机械化生产与数字化加工技术等方面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茶园机械化与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示范、智慧茶园与茶叶智能化加工基地等科技示范基地。
院士“领衔”出征 把脉问诊指明方向
“感谢县里农技专家和安徽农业大学老师的多次指导,今年水稻一亩平均产量约为900公斤,比去年增产了不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王士照是庐江县王士照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从一个长期务农的普通村民,转变为承担实施省市农科院、安农大等主要试验示范任务的高素质职业农民。如何既保证粮食生产,又能实现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化肥农药减量,该县向一直合作的安徽农业大学提出了技术支撑需求。
安徽农业大学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在巢湖岸边的同大镇灵台村建立科技小院,开展“防、控、治、管”绿色生产多模式示范,探索总结成熟模式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安徽农业大学组织科技处、皖中试验站组织水稻、土壤、植保等技术专家会商,提出“四改”技术路线(即改稻麦连作为肥—稻、稻渔模式,改直播为机插,改全部施用化肥为增施有机肥,改病虫害化学防治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有效解决了当前实际问题,3.5万亩水稻绿色种植基地亩产600公斤左右,减少化肥施用量(折纯)175吨、农药使用量(实物)210公斤。
一张食谱浓缩美好生活,以“舌尖上的院士”为代表的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工作者们,关注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关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在湖南省浏阳市葛家镇金源村辣椒试验基地湘天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杨意红正在照看自己的辣椒“宝贝”,“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都有讲究。”杨意红自豪地说,先行县共建让我们加深了跟院士团队的对接,别看这些大棚看上去不起眼,其实科技含量还很高。
在金源基地1万平方米的试验园圃,邹学校院士研究团队在开展“辣椒突变体库构建”及“辣椒遗传群体种植”试验。由院士研究团队负责种子、种苗及试验方案制定,合作社负责种植、田间管理及田间性状记录工作。2021年共培育了辣椒突变体M0种子4000份,辣椒突变体M0幼苗8000株,以及辣椒遗传群体分析6亩。未来,双方单位将在辣椒科研和科技推广上下功夫,加强辣椒优势品种选育,促进辣椒产业提质增产增效。
打造创新实体 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
在江苏省涟水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持续推进。记者注意到,“专家团”来自全省农业生产的“最强大脑”,倾听种植户们的声音,了解他们遇到的难题和需求,给予他们技术支持。
如何与地方政府加深合作,共建好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
“我们还创新服务机制,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根据先行县实际,探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产学研联盟和产业孵化器等科技服务平台,将专家团队的科技成果向县域汇聚,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在先行县的覆盖面、到位率。”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孙洪武说,未来将聚焦涟水县产业发展,本着“主导产业补短板、特色产业建链条、优势产业促升级”的原则精准实施科技支撑。
山东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培育了胡阳西红柿、蒙山板栗、费县山楂、费县核桃4个过亿元区域公共品牌。共建工作开展以来,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山东省农科院信息经济所、农业大数据研究院,整合智慧农业产学研资源,开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关键技术攻关和试点,建设集环境控制、精准种植、监控调度、物流配送、智能分级加工等全产业链高精新技术于一体的核心引领先行区。创建集集约化生产、智能化远程控制、精细化调节、科学化管理、数据化分析和扁平化经营于一体的现代要素高度集聚的7.5万亩西红柿智慧园区,建设一批本土化节能、高产、绿色的模块式智慧西红柿工厂。集成基本农块、生产环境、流通销售、加工仓储、管理服务等基础数据构建园区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延伸建设费县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对接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持续积累数据挖掘价值,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贯通、众筹共享的发展格局,积极申报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