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新居民 端上新饭碗
——湖南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冬日阳光洒在中方县城玉屏居小区。搬迁户蒲士田提着新鲜菜,哼着曲儿,拐个弯从市场回到了家。“我现在成了城里人,还在工业园谋了事。”蒲士田搬出新路河镇合兴村,全家脱了贫,如今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今年,湖南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产业、就业帮扶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有就业意愿劳动力已就业28.61万人,就业率达到98.9 %,产业帮扶36.06万人,基本实现帮扶方式全覆盖。
加大政策支持,多渠道促进就业
12月1日,湘乡市中沙镇和谐村,村“两委”和“扶贫车间”组织村民参加机械加工伞骨技术培训。不到一个小时,搬迁户邹金鹤就扎好了20多把伞骨。“工资一日一发,每月保底1500元。”邹金鹤称,大家学会加工伞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今年来,湖南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渠道促进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帮扶基地等载体作用,吸纳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对于吸纳搬迁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在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8月,省发改委联合省人社厅、省乡村振兴局,以大中型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协作帮扶专项活动,积极发挥劳务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作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开展外出就业精准对接。
为帮助搬迁劳动力自主创业,我省通过税费减免、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方式,引导搬迁户从事餐饮、家政、电商等服务业,对安置区市场摊位推出了限期免费、低价租赁等支持方式。
根据就业需要,有序组织搬迁群众参与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年轻人就读技工院校,引导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结合个人实际接受技能培训。
我省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把农民就业和劳务报酬发放作为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的首要任务落实到位。2019年至今,累计实施国家以工代赈项目中,易地搬迁群众参与务工1955人,发放劳务报酬2627万元。
培育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南县茅草街镇,庆丰村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张美珍笑称“有干不完的活”。张美珍在镇上的利达尔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加工小型变压器元件,工资按件领取。
据介绍,南县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重点建设了电子零件制作、蔬菜种植、手工饰品制作等多个“扶贫车间”,吸纳了易地搬迁群众1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培育发展水稻、稻虾、稻菜等特色产业,688户搬迁户积极参与。
今年来,我省抓好后续产业建设,带动搬迁群众增收。因地制宜在安置点建设特色产业,推动安置点后续扶持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安置点周边聚集,搬迁群众增收有门路,创业有渠道。
对搬迁户参与度高的特色农林产业项目、自主创办的实体经济项目等,给予产业奖补。2021年,支持后续帮扶项目488个,搬迁户受益人口5523户21693人,预计发放搬迁户工资1.47亿元。
今年,我省在易地扶贫搬迁领域开展帮扶模式试点,探索“后续帮扶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培训+资产折股量化”模式,安排试点项目15个,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643人,发放劳务报酬4592万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