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抓实机制创新高效推进农田建设
湖南省耕地面积414.88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1%。为了更高效率地利用土地,落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湖南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三高四新”战略一体部署推进落实。围绕农田建设各环节难点,积极创新机制,早部署、早设计、早招标、早动工、早验收。
湖南省成立省水利与农田建设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十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纳入省政府督查激励、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乡村振兴等考核范围,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
着力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农田建设多元投入新格局。要求各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财政支农重点,省财政按照每亩600元以上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预算。将市县财政投入作为资金分配、激励评价的重要因素。同时,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和农民群众投入。指导各地充分利用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入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农民主动筹资投劳。
研究制定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建后管护、评价激励等系列管理制度。推行“政府监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的质量管控模式,从制度层面规范项目全流程管控。针对全省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农田建设工程典型设计图集,从设计层面提升工程质量。同时,探索引入人脸识别电子考勤,加强对项目施工单位主要人员的履约管理,防止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严格实施环节管控。
注重管护机制创新,提升管用效果。第一,健全管护投入机制。2020年和2021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管护资金,引导市县同步建立管护资金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受益主体建后管护的积极性。第二,探索建后管护新模式。部分地区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的流转差价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工程后期管护,明确经营主体落实管护责任。部分地区委托专业组织或承包给专业人员,开展建后管护工作。探索了多位一体、委托代管等建后管护模式。第三,全面实行“一张图”管理。将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纳入全省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实行“一张图”管理,确保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
坚持以农田建设为平台,统筹融合相关资源要素。积极探索市场化质量监管模式。从2020年开始,湖南省开展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保险创新试点,引入保险公司对项目工程质量提供全流程风险管控服务,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和后期维护保障能力。指导各市县以农田建设协调机构为平台,创新建设思路与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农业建设等结合,促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2020年以来,湖南省按照集中连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全省重点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着力开展宜机化改造、耕地质量提升、智慧农业、绿色农田建设。通过集中资源、持续扶持,一大批示范区已成为资金整合的样板、机制创新的平台、现代农业的窗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