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连接更紧密 绿色循环更顺畅
——畜禽粪污生态智能发酵处理新模式前景可期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大量的优质有机肥,农民更希望它价廉物美。可市场上的有机肥有的养分不够,有的发酵不透易导致烧根烧苗,质量好的价格又太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众所周知,畜禽粪污可以转化成有机肥。但有机肥企业与养殖场之间的松散关系,决定了有机肥生产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内部腾挪、处理处置、对外运输方面的重复成本,导致有机肥的市场价格偏高。而种植企业、中小型农场一般都没有能力自建规范的有机肥厂,一些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肥料就有了生存空间。
有机肥能否优质廉价,取决于有机肥企业能否掌握有效的资源获取模式。养殖场和有机肥企业如果形成“你给我方便,我为你省钱”的互利关系,种养之间的良性通道就豁然打开了,这必须有改变传统生产流程的技术为前提。
以金宝贝干撒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和与之相关联的发酵斗塔为代表的新型成套设备工艺流程及商务运营模式,就是实现这种紧密关系所依赖的重大核心技术体系之一。从目前一些试点的经验看,正像有机肥代替化肥的趋势一样,以仿生态为特征的发酵床养殖和相关配套的垫料有机肥生态智能发酵处理模式,将成为养殖户环保、有机肥厂省钱、种植户受益的“多赢”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新模式,势不可当。
新模式优势之一
从“粪水分离”到“就地去水”“就近成肥”
常见的“冲粪冲水养殖模式”并不符合现代生态循环理念。1份粪污用10份水去冲,被扩大成十倍的“污染源”,再花更大的成本去粪水分离,这与一边乱扔垃圾一边打扫的做法无异。而干撒生态发酵床等仿生态科学模式可以利用复合功能微生物群体巨大和持续的就地发酵功能,将动物生理粪尿中所含80-90%以上的水分通过功能微生物分解代谢,以无毒无害无残留的方式参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剩下的少量固形物已经发酵成为“准有机肥”(就地成肥),稍稍再简单处理一下就成标准有机肥了。
顺便科普一下,“准有机肥”与普通老百姓误称为“有机肥”的一般粪便含义根本不同,“准有机肥”的发酵程度一般在80-90%或以上,已基本无臭味,综合总养分、蛔虫卵、大肠杆菌等指标已基本达标,只是发酵匀散度和水分含量还需统一规范处理;而一般粪便的发酵程度都在50%以下,且常常臭不可闻,而且总养分、蛔虫卵、大肠杆菌等几项指标均不可能完全达标,一般应称为“有机物”更准确,离“准有机肥”还有很大差距。
新模式优势之二
从“异地发酵”到“就地发酵”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未来大量的养殖小区将取代散户饲养。规模达到100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小区就可以在干撒式发酵床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单独安装斗塔发酵设备(或者更先进的其他设备),建成小型有机肥厂,在圈舍一头的一个角落里(占地100平方米左右),就地成肥,还可以就近销售还田,无须像过去一样,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拉过来粪污,发酵成肥后又拉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销售、使用。
当然,目前由于全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南方有机肥企业因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与工艺,生产出了远低于现行市场价格的优质而又价格便宜的生态有机肥,到北方市场销售,这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新模式优势之三
从“养分靠凑”到“养分足够”
传统模式生产的有机肥,只有2-3%左右的养分,要达到有机肥5%的综合养分标准,基本都要靠额外添加养分,即所谓的“养分靠凑”。在现行有机肥生产本身就成本高的情况下,更增加了总成本压力。而生态发酵床模式下的有机肥,综合养分可达到6-12%,其原因是,干撒生态发酵床清出的,都是1-3年粪尿与垫料有机物混合发酵后的精华,所以养分沉积与转化得多,而传统冲水模式下的粪尿一般大都是本批次的,更何况还有养分短期内突击发酵的流失问题。
新模式优势之四
生产从“专职”到“兼职”
跟生态发酵床模式相比,绝大多数有机肥生产企业仍然呈现高能耗、高成本、长周期的特点。生态发酵床模式之所以能够低成本生产有机肥,主要因为它是“兼职”、顺便生产的:40-50公分厚的垫料发酵床圈舍,目的是给动物提供生活场所(如站立、躺卧、嬉戏、打闹、扒拱、排泄等一切活动),发酵造肥是其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过程。随着动物的日常生活,发酵床中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利用自身的发酵与代谢功能作用,借助垫料将其粪尿不断分解成大量的水(以气态形式存在,除冬天以外,平时基本看不见)、微量元素和氮磷钾等其他营养物质。粪便与微生物发酵变成“准有机肥”的形成过程具有自动、顺便和兼职特性,其发酵过程需要专职专人打理的成本比有机肥厂的可比成本相对要少得多,况且其“打理”都由养殖人员“代劳”了,所以有机肥厂利用干撒生态发酵床模式先期形成准有机肥,即使加上后期统一规范处理,跟过去专门生产有机肥相比,也能大大节省成本,品质还好很多。当然,有机肥厂与养殖场需要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
有了以动物粪便等为核心原材料加工出来的真正高品质而又价格适中的有机肥,生产出的粮棉油药果菜茶等农产品的价值能得到市场认可,养殖场、有机肥厂、种植用户三者之间必定会形成更加稳定的供应与服务关系,以及良性深度合作关系,而游离于深度合作关系以外那些无人问津的“野粪”数量越来越少以至不复存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