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农村电商“火”起来更要“活”起来
直到来北京开会前,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3团11连职工尤良英还在她的网络平台直播间里热情推介着新疆的农特产品。“只要在家里,我一般都在晚上开直播,直播间人气最高时达到了74万人观看,最火爆的时候1个小时销售了18.5吨红枣。”尤良英正享受着电商直播带来的红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对此,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堵点、加快实施“互联网+”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在今年全国两会,就“快递进村”工程等热点话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融合创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渠道。随着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打通。特别是拼团、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不断涌现,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滞销卖难的现象减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
“‘直播带货’首次被写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见农村电商对乡村振兴有多方面利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农村电商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通过农村产业直接与市场建立联系,可创造就业岗位和农村本土创业创新,还可宣传扩大乡村品牌。
电商“下乡”发展潜力固然大,但农民做电商直播,缺资金、人才、设备、流量等是普遍现象。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信阳文新毛尖集团董事长刘文新建议,一方面要培养更多的电商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在一些偏远地区,受地形或人口分布等影响,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需要让更多专业生产者组成规模化生产主体。
“在未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当引导和激励互联网平台、数字化企业在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发挥助农作用。”赵皖平建议,结合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等,借助数字化机制和手段,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标准化程度更高的优质农产品,拓展农产品价值链增值空间。
快递进村,堵在“最后一公里”
来自甘肃陇南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多年从事农村电商工作。去年全国两会她提交了有关助力乡村振兴的议案,建议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依然提出建议:电商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要加快实施物流快递入村工程,促进农村消费;县级要实现统仓共配,降本增效;村级活跃站点,可配备公益性岗位,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享受电商发展带来的红利。
与巨大的快递需求相比,农村的快递取送点极其短缺。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69万个行政村,而农村公共快件取送点仅有9.3万个。这就意味着,每个行政村的快递取送点只有0.13个,超过73%的建制村尚未配备农村公共快件取送点。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认为,快递行业作为物流产业链的末端服务系统,关系到驿站商户及从业者的基本利益。如果允许指定平台发货、信息隔绝、排他性要求等遏制竞争对手的现象存在,会严重制约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农产品损耗率大,冷链基础设施缺乏,随着电商交易规模化、多品类与频度提升,与快递业的融合发展存在困境,“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乡村快递营业网点总体严重不足的问题,赵皖平建议,鼓励发展农村快递末端服务,引导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支持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末端服务市场的建设,构建长效的农产品产销模式。
打破壁垒,“互联互通”势在必行
“有些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还不能实现‘多站合一’‘一点多能’。”霍学喜在调研中发现,“互联网平台支撑着我国快递行业兴起,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发往农村地区的快递业务量增速显著。
赵皖平在调研时也发现,由于电商以及快递公司间的竞争,导致一些末端物流快递网点之间存在难以融合的状况,一些乡村快递驿站“吃不饱”“没利润”。驿站老板们希望各大电商平台在竞争中拆除围墙、互联互通,这样有利于乡村站点的中小经营者,也更有利于消费者,共同推动“快递进村”工程落地落实。
对此,赵皖平建议,要依照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约束,着力夯实“包容、审慎、创新、协同”监管机制,营造公平竞争机制和秩序。同时,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供销、邮政管理等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新机制,依托各部门和行业在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已有基础和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