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塘村:沃土金果香
清明节前后,泥土湿润,正是春种好时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一块块郁郁葱葱的苗木,构成一道道独特“景观”。育苗基地里,春意盎然,十几名苗木种植户正在挖苗、点数、包装、搬运……忙得不亦乐乎。
走进村里的百果园,猕猴桃、柚子、刺葡萄,一片接着一片,随着山势铺开,新绿满枝,长势喜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特色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并叮嘱乡亲们“好好干,有奔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大山深处的菖蒲塘村人,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发展壮大果业为依托,迎着新时代的春风接续奋斗,努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依靠科技、以变应变,产业才可持续发展”
往年春天,菖蒲塘村的田顺心要四处雇人给家里的10多亩果园培土、施肥。自从用上水肥一体化设施后,“开一个龙头,浇水、施肥一次完成。”田顺心笑着说,原来需要10多个人3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一个人一小时就能完成。
科技,改变了田顺心的水果种植传统,也改变了菖蒲塘村的产业发展。
4月7日,记者爬上菖蒲塘村的制高点眺望,整个村子群山环抱,风景如画。“以前,村里地势稍高的地方缺水,低洼的地方又闹水患,日久淤积成塘,塘里的菖蒲茂盛,菖蒲塘因此而得名。”村民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仅靠种植水稻、玉米维持生计,苦日子看不到尽头。
穷则思变。当时村里几位党员带头,到浙江、河南、福建等地,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带领村民探索改种水果。经过10多年摸索,村里逐渐种起了猕猴桃、柚子、橘子等。村里有些群众靠种猕猴桃、柚子致富了,但大部分村民还是心动却不敢行动,担心种水果多了卖不掉。
蝶变,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这里开始。
“我没想到总书记那么内行,他问我果树的寿命有多长、猕猴桃是用什么土壤种的……”记者在村口采访时,遇到老支书王安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菖蒲塘村考察时,王安全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的猕猴桃以‘米良一号’为主,只种植了少量红心猕猴桃。”王安全告诉记者,总书记叮嘱我们要依靠科技,做大做优水果产业,我们先得找个懂科技的人。
全国著名的猕猴桃研究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王仁才因此与菖蒲塘村结缘。王仁才作为省科技特派员,与村民丁青青等一起潜心钻研,一举攻克红心猕猴桃种植难题。新品面市,价格是“米良一号”的10倍。村民立马大面积改种红心猕猴桃,几年下来效益相当可观。
技术带来的效应“看得见、摸得着”,村民们学习劲头上来了。村民丁志和给记者展示了他的读书笔记:“分享经济,就是粉丝经济,粉丝越多,潜在客户越多……”他觉得,种果树、卖果子都需要理论指导,不能打到哪算哪。
“市场需求在变,气候土壤也在变,只有依靠科技、以变应变,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沿着总书记当时走过的路,一路往果园深处走,村里技术带头人田茂华指着两边的果树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新嫁接的品种。
剪、削、插、绑,约10秒钟,一株猕猴桃幼苗便在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队”队长田香群手下重获新生。
2013年总书记来菖蒲塘村考察后,村里开会讨论如何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谋划村里产业发展。时任村支书王安全提议,以村里会嫁接技术妇女多的优势,组建一个“女子嫁接队”,对外输出技术服务。包括田香群在内的16名妇女当即报名,“女子嫁接队”风风火火干起来。
一袭红装闯南北。短短几年时间,“女子嫁接队”足迹遍布湖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地,队伍壮大到247人。
忙时外出干活,闲时在家带娃,“娘子军”赚钱、顾家两不误,“嫁接”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为菖蒲塘村一张响亮的科技名片。去年,“女子嫁接队”收入超900万元。
把技术变成钱,也带出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里有省、州、县三级科技示范户30多家,20名中级农技师、40多名初级农技师,他们不仅给本村果农提供指导,还为周边村镇果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和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升”
“纯柚子酿的酒,好喝不上头。”一到晚上,菖蒲塘村党委书记周祖辉一般会进网络直播间直播带货。他告诉记者:“行情好的时候,直播2小时,可卖几万元。”
把传统果业做成现代产业,需要大幅提升综合生产能力。2016年,菖蒲塘村与长坳村、马王塘村、樱桃坳村合并,组成新的菖蒲塘村,成立村党委。周祖辉挑起了村党委书记的担子,带领4个村抱团发展。
老菖蒲塘村技术见长,长坳村土地资源充裕,马王塘村适宜培育果苗,樱桃坳村有水果加工厂,合并后可以联手发展、优势互补。这关键的一步,为村里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王安全称赞周祖辉是村里创新发展的新生代。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周祖辉还在凤凰县城摆地摊,对未来有点迷茫。
总书记考察时对村里的殷殷嘱托,为周祖辉打开了一扇洒满阳光的窗。他牵头成立周生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生堂”),围绕水果产业做文章。与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生产基地放在村里,加工车间放在离村两公里的产业园区,卖场放到县城,生产、销售水果干品,延伸水果产业链。
记者在周生堂生产车间看到,一个个柚子被“吃干榨尽”:柚子皮熬制蜂蜜柚子膏,果肉和籽生产“柚子酒”。去年,周生堂水果加工产值达8000万元,村民获得发放土地流转金、务工费、分红等收益1000多万元。
开拓市场、做大产业,才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以前,菖蒲塘村只卖新鲜水果,现在,通过不断优化品种,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注册统一品牌,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近几年,电商兴起,菖蒲塘村50多名年轻人组成“电商青年军”,开拓网上销售渠道。
如今,菖蒲塘村卖水果、卖苗木、卖技术,市场越来越大。
借力“凤凰古城”品牌效应,菖蒲塘村打造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农业休闲体验游。水果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175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亩,不仅用足了村里的地,还在外租地发展水果、苗木等产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升,效益也是水涨船高。”周祖辉告诉记者,2016年,菖蒲塘村脱贫出列;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2.8万元,村集体经济超200万元,成为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本村”。
“村里处处都是风景”
“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4月7日傍晚,村民田家蓉举着自拍杆,一边唱着歌,一边在村观光步行道上漫步。随后,她将视频发布到抖音平台,很快就有网友留言:这是哪个景区?
“这里是凤凰县菖蒲塘村。我们村里处处都是风景。”田家蓉自豪地回复网友。
田家蓉自拍的地方曾是一处散发臭气的沼泽地。村里将这块地填平、绿化,如今成了村民的“喜乐地”。
离观光步行道不远的果园里,田儒兵正拿着剪刀给果树修剪枝叶。聊起总书记考察后村里的变化,田儒兵笑着说,总书记叮嘱我们“好好干,有奔头”,我们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也越过越甜蜜。
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田儒兵还是贫困户。靠种柚子、种猕猴桃、育果苗,于2016年成功脱贫,如今年收入10万余元。
正聊着,头顶传来一阵“嗡嗡嗡”的声音。抬眼望去,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拖着一条长长的“白雾”,从一旁的果园上空飞过。一名年轻人捧着手机,盯着屏幕,操控着无人机缓步走来。田儒兵告诉记者,这是用无人机给果树打药。
年轻人叫周铭,今年27岁。大学毕业后,看到村里水果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便跟两名同学一起筹资购买了无人机等设备,成立专业公司,提供无人机打药服务。如今,公司的业务已扩展到了整个凤凰县,去年公司纯利润超过了70万元。
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活力满满。如今,菖蒲塘村村组路全部硬化,90%以上的人家是两层小楼房,自来水由城镇管网统一供应,村里文体活动广场、妇女儿童之家、便民超市一应俱全。
山还是那座山,新添了百果绕青山;人还是那些人,却是新时代新农民。菖蒲塘人用心栽下一棵棵果树,迎来了硕果满枝的好日子。
腰包鼓了、环境美了、生活设施全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也更丰富了。村民们自发组建表演队,农闲时节排练,节日集体表演,还经常被邀请到周边乡镇参加晚会。
村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协会,开展“最美平安家庭”“十佳致富能手”等评选,将传统美德、法律知识、村规民约等融入村民生活。
时光不负奋斗者。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菖蒲塘村,在大山深处焕发勃勃生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菖蒲塘村人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