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一线联动快 精准施策效果好
6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张华镇5.1万余亩小麦已基本收获完毕。丰收到手,副镇长郝文勇心里七分痛快三分感慨:“丰收了,丰收来得不易!”去冬,张华镇里的麦苗很多“一根针”“土里捂”,一个春天狠追苗情,到收获时小麦颗粒非常饱满,千粒重较往年更重。
受去年历史罕见秋汛影响,华北地区冬小麦播期拉长、明显推迟,苗情复杂、长势之弱多年少有,特别是豫北、冀南、鲁西南、晋南、陕西关中等地的1.1亿亩晚播小麦,冬前个体小、群体少、苗情弱,促弱转壮任务艰巨,夺取丰收难度极大!
确保夏粮首战告捷、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意义特殊而重要,事关稳供给、稳物价、稳预期、稳经济社会大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国际变局背景下,更显其万分紧要。为了夏粮丰收,特别是1.1亿亩晚播小麦能够稳产,从今年雨水时节到夏至节气,共123天里,农业农村部派出100多名机关干部、20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巡回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由部级领导带队,分节点、分批次赴11个夏粮小麦主产省,下沉一线包省包片联系指导服务,分环节、分区域、分品种、分类型精准施策、精细指导,推动小麦促弱转壮关键措施和春播粮食面积落实,全力以赴打赢夏粮丰收第一仗,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苗情复杂程度罕见,促弱转壮任务极重
“今年小麦生产可谓是一波三折,前期形势十分严峻,困难很大。”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栽培专家赵广才介绍,去年秋汛对小麦播种造成了极大影响,主产区土壤过湿,小麦播期严重推迟,晚播弱苗占了1/3。
在河北,播期较常年推迟10天左右,晚播麦成为主体,比例达到81%,而且苗情非常复杂。“河北是受灾最为严重的省份,自身情况也是最差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科江告诉记者,往年冬前一二类苗占比达90%以上,三类苗也都是2叶或3叶,今年三类苗占比达60%左右,在三类苗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一根针”和“土里捂”。其中,“一根针”面积321万亩,“土里捂”115万亩。
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6003万亩,总面积虽比上年增加12万亩,但晚播麦有4169万亩,占了近7成,冬前一二类苗占比67.7%,较上年减少16.2个百分点。弱苗区主要集中在鲁西北、鲁西南地区,均为前期受秋汛影响比较重的地区。“今年是全省苗情最为复杂的一年。突出特点就是苗情总体偏弱,有晚播、有早播的,有播得深、有播得浅的,差异非常大。今年春耕春管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要促弱苗转壮苗!”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说。
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告诉记者,河南秋播开局就面临着三个“历史罕见”现象:持续强降雨频率高、雨量大、落区重叠,导致秋收腾茬整地播种困难历史罕见;阴雨导致播种推迟、播期拉长,旺苗、壮苗、弱苗、“一根针”等多种苗情并存,复杂程度历史罕见;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价格处于近10年的历史高位,抬高了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上上下下都在为这些晚播麦揪着心、操着心。
关键农时下沉蹲点,技术政策持续护航
春节刚过,小麦苗一返青,农业农村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夺夏粮小麦丰收各指导组就一头扎进了麦田里。按照行动方案,各组须在关键农时蹲点指导春季田管、春耕备耕、防灾减灾和政策落实,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2月24日-3月5日,山东指导组分成四个工作小组,分赴弱苗面积较大的德州、潍坊、聊城、菏泽和泰安5市,深入全部40个县区,走村、入户、到田,了解掌握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宣传解读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因田制宜、因墑因苗施策,落实落细春季田管各项举措。
聚焦陕西503万亩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和450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任务落实,陕西指导组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紧密对接,建立分片包干机制,各成员单位各有侧重、协调配合;建立实时联络机制,与陕西11个市、107个县农业农村部门联络员实时对接;建立集中会商机制,每月集中会商,研判生产形势,研究工作措施,推动贯彻落实。
2月20日,江苏指导组抵达南京后,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做好小麦起身拔节期田间管理,落实春耕备耕任务,指导防灾减灾,协调农资和机具调剂调运等问题,推进各项政策和技术措施落地见效。
下沉一线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启动实施促弱转壮保夏粮小麦丰收培训月活动;组织专家编制了技术意见、模式挂图和技术手册。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组织实施“科技壮苗”行动,组织专家答疑解惑。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向11个联系省份分别派出1名专家,中国农科院组织200余名科技专家成立11个科技小分队下沉一线,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对种麦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梁健是全国农技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农艺师。他回忆说:“4月的时候,江苏小麦正在抽穗扬花期,赤霉病发生几率大,我们提早跟省里对接,省里马上开会,在县域抓紧布置打药。由于措施走在前面,今年防治效果非常好。”
中央和地方及时出台的多项扶持政策为今年小麦稳产和实际种粮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推动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统筹安排夏粮小麦促弱转壮稳产补助资金50亿元,为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和关键农时的田管措施提供了坚实保障。为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在给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基础上,中央财政再次下达100亿元,支持夏粮生产,极大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此外,中央财政还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6亿元,支持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22省(区、市),实施新的小麦“一喷三防”补贴政策。今春以来,河北落实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4亿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省级财政又专门安排1.5亿元重点用于小麦促弱转壮和病虫害防治,促进全省3350.8万亩小麦稳产增产。
在各方推动下,苗情持续转化升级,但距离小麦丰收还有很多关口要过。在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和各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各指导组还通过电话沟通、视频连线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保证包省包片工作不断档、指导服务接续有力。
上下联动各方合力,追回苗情再夺丰收
“我们一步一步迈向丰收,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表示,开展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夺夏粮小麦丰收工作关键就是把压力、责任、政策、措施传导下去。同时,把地方意见和好的经验做法通过简报等形式,上传下达,做到“有去有回”。
“一二类苗水肥管理大家都比较清楚,最陌生的是‘一根针’和‘土里捂’。”李科江告诉记者,这离不开指导组的帮忙,他们跑点跑面,会同当地专家到田间基层调研,对不同地方的苗情因地制宜提出适宜技术建议。同时,还促进地方促弱转壮、科技壮苗资金的督促落实。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衡水、沧州是河北去年受秋汛影响较大的两个市,截至2月底,两市三类苗比例在80%左右,沧州还有97.9万亩的“土里捂”,小麦促弱转壮任务重,指导组压力非常大。“从3月3日至9日,我们去了两个地市的5个县,都是一竿子插到底,主要通过入户到田的形式,了解小麦田间长势。调研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许多农户存在惯性田管思维,对晚播麦仍采用适播麦方式进行田管。”指导组成员、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主任庞博说,指导组“对症下药”,和当地共同举办线上培训班,进行小麦晚播田间管理技术培训,重点讲解晚播麦田间管理的技术误区,在线解答问题,引导农户因地因苗因时施策。同时,针对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区域供求不平衡问题,还督导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资调配,保障化肥供应。
小麦生产形势严峻也必须特别重视。“往年一动就能解决问题,今年问题复杂且十分分散,必须联动才能解决。”王振林表示,部里派出指导组包省包片,省里成立专家组,包到各个地市,地市到县,县再到乡,这种高度重视程度历史罕见。同时,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不同问题找典型找代表,提出适宜的技术方案。“在部里的统一指导下,各地落实政策和各项行动都加快了,见效也快,连农户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王振林说。
下沉一线指导对促进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树立狠抓小麦促弱转壮、夺取小麦丰收的决心和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对今年小麦生产总体形势的扭转奠定了坚实基础。“3月7日,我跟随指导组在沧州、衡水考察,针对当地‘一根针’麦田,提出分阶段管理建议,根据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分次追肥促进苗情;在对‘土里捂’麦田考察时,农民想要毁种,我们扒开土壤发现种子已经萌动,建议农民暂不处理,等出苗到3叶期时肥水促进,孕穗期再次追肥促进,可以获得较好收成。这些都得到了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认可,还挽救了麦田。”赵广才认为,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才迎来了来之不易的小麦丰收。
赵广才分析,各地不同程度响应加大播种量,基本保证了小麦亩穗数的稳定或略有增加,一些地区小麦抽穗相对常年有所提前,加之灌浆期昼夜温差大,相应延长了灌浆时间,促使小麦千粒重有所提高,总体来看,小麦产量三要素比较协调,亩穗数持平,穗粒数略减,千粒重略增,预计产量可能出现与去年基本持平局面。
5月底,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粮食处副处长陈明全来到安徽宿州市、亳州市以及蚌埠市查看机收等情况,一路是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到处一派丰收图景。100多名下沉一线干部、200多名科技人员,从冬到春再到夏,细心呵护夏粮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其中的一员,陈明全心里很清楚:夏粮丰收沉甸甸!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