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售粮更便捷 购销更有“数”
眼下,夏粮收获基本结束,粮食购销和收储管理成为下一阶段关键词。随着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字技术为粮食购销领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变化。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此前联合印发的《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在重点任务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粮食购销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成效如何?下一步该往哪走?近日,记者就此一探究竟。
“指尖售粮”轻松又透明
“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惠三农’软件,再选择售粮预约,输入时间、重量等信息即可。”6月初,中央储备粮山东德州直属库有限公司武城分公司工作人员刘飞来到山东武城县张王庄村,为种粮大户李秀英讲解如何利用手机进行线上预约售粮,为新一轮的收粮售粮做准备。
李秀英种了2600亩小麦,因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销售问题让她有点头疼。“往年,一早就得去粮库排队,遇到卖粮的多了,当天还不一定能卸得了。”李秀英回忆道。
今年,“指尖售粮”帮她解决了这个难题。农户可以在手机上及时查询了解收购政策、收购价格和仓容动态,享受在线导航、在线预约、供需对接服务,这大大节省了卖粮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卖粮不用等着,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收割其他地块。”李秀英说,半年的辛苦劳作,就指望麦收这“临门一脚”,实现颗粒归仓,“粮出手、钱到账”,心里就踏实了。
随着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越来越多售粮农户摆脱了“起大早”“排长队”的困扰。
今年的收获季,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种粮大户郑云峰终于不用再“盲猜”粮库是否排队拥挤,而是直接通过手机上的“浙里办”APP搜索“浙政粮安”应用,扫一扫种粮人独有的粮户“身份证”,线上查看各个粮库的预约售粮情况,自主选择售粮库点和交粮时间。
“售粮的过程也越来越公平透明了。”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今年新上线了“浙江粮仓”收储一体化数字平台,余杭区商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售粮扦样检测定级、过磅称重等环节都和新上线的系统绑定。比如,扦样环节一改以往记录农户信息的做法,取而代之是系统自动生成唯一识别码进行样品标记,让“盲检”过程有迹可循,让“盲检”结果无目标指向,保证粮食定级公平公正。此外,粮食运输车辆过磅的数据也不再手工记录,而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读取直接录入新系统,更智能更规范。
数据对接做好整合题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粮食购销领域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差不多10年前,还在手售粮农户的身份证等信息,以便交付售粮款。自从公司开发了自己的智能管理系统,农户只要刷个身份证,信息就录入了系统,错误率大大降低了。”吉林松原市长岭县太平镇一家粮库负责人范广臣说。
然而,近年来,公司内部封闭系统的弊端也在逐渐显现:功能相对单一,各库数据相对独立不便于数据汇总管理,汇总入库数据效率低下……
“去年10月收购秋粮的时候,公司换上了新系统,入库信息更清晰了。”范广臣介绍,新系统在一定范围内打通了数据间的壁垒,入库数据可以实时更新,公司可以更及时地根据入库情况调整工作安排。
而对农户而言,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售粮款可以更快到账:“扦样、检斤、信息录入——卸货前的整个流程不超过10分钟。根据入库信息,农户一般1-2小时就能收到售粮款。”范广臣说。
事实上,建设一体化管理平台和智能系统,做好数据整合题,一直是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的努力方向。
“浙江粮仓”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也不仅限于售粮环节。收购管理、轮换管理、库存管理、库存清查等功能,使智慧储粮监管、智慧安全监管和智能仓储作业、智能物流作业等流程基本实现信息化全覆盖。一码贯通、一管到底,既解决了人工填写票据效率低、出错率偏高的问题,监测调控能力大大加强。
共享共用打通服务链
数据资源的整合对接所得到的效果不是单纯的叠加。大数据资源的不断完善给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分析、质押监管融资等增值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运用物联网技术,仓储数据和银行方面实现对接与联通,可以帮助资金更快抵达农户的腰包里。”中国工商银行网络融资中心副总经理陈诗礼解释,“例如河南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在当地招录了一批包括合作社、贸易商在内的供应商,通过数据链条的打通,粮食订单不断向上游传递,银行通过订单就可以直接把贷款放给农户,并按照种植进程不断拨付。”
“数字化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效益还是很可观的。”范广臣说,一方面,农户在设施齐备的高标准仓库存粮可以降低粮食损耗,由于可以持续储粮,库内进行的点价交易也能比通过经纪人售卖收入更高;另一方面,透明化的监管数据可以作为存证,确保业务规范,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标准化的仓单体系也让交易和物流对接更加便利。
加强现有数据资源的统筹整合、融合应用,解决数据资源“碎片化”“孤岛化”问题,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聚焦“数字粮储”建设,进一步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建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安全中心,推动数据赋能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转型。而整合共享粮食产业链数据,推动播种、气象、产量、病虫害等相关生产领域数据共享共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