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双抢”新场景
金色田野千重浪,稻穗飘香农家忙。
湖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1815万亩早稻陆续开始收割,至7月19日已收割近七成,三湘大地一派繁忙,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连日来,多路记者冒着高温酷暑,深入田间地头采访,看到“双抢”呈现不少新场景。
“开镰”收割不见镰
7月19日,衡南县咸塘镇高桥村双季稻示范区稻田,稻浪翻滚。
衡南县宏元农机农技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清林和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将金黄的稻浪卷入机体。不一会儿,大粒饱满的稻谷从后面的谷箱脱出,剩余的秸秆被切碎撒在田里作肥料。短短20分钟,一亩多早稻便收割完毕。
“机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粮食损失。我们做过测试,机收比人工收割减损率低约1.7%。今年合作社1100余亩早稻,都是机收,相当于增收10多吨稻谷。”李清林介绍,目前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35台,水稻耕田、育秧、机插、植保、收割、烘干入库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还服务周边乡镇4000余亩地。
今年,衡阳市89.17万亩早稻喜获丰收。机收早稻面积85.12万亩,机收率达95.4%。
“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我家140多亩早稻,收割仅用了5天。”永州市道县四马桥镇金狮头村种粮大户徐跃进说。
自从购置了收割机、抛秧机等农机,64岁的徐跃进从打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种粮成本逐年降低。
道县积极落实粮食种植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双抢”期间,道县投入收割机1000多台,外来跨区作业收割机400台左右,水稻机械化收割率达90%以上。
【点评】
左手一把稻,右手明晃晃的弯月式镰刀,这是收割水稻的“经典”画面。如今,这一场景正在消失,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开镰”不见镰,机械化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
“双抢”时节,各类农机纵横驰骋,成为农家好帮手,“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历史。一台台现代农机在田野里释放出巨大动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全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目前,全省拥有各类农机970万台(套),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21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4.23%,其中水稻达80.52%,水稻插秧、植保、烘干机械化率都在逐年提升。
晒谷坪上不见谷
7月19日一大早,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杨永福,将自家最后一车早稻从田间运到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工人过磅、清理后,把这批湿谷送入烘干中心。
杨永福告诉记者,他种早稻180亩,总产量9万多公斤,湿谷全部即收即售,根本用不着自己晒谷。
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配备日处理240吨稻谷的烘干中心,为粮农解决晒场不够、劳力不足等问题,成了“双抢”神器。合作社负责人陈帅宇介绍,今年“双抢”以来,已收购早稻湿谷7000多吨。
记者从常德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市现有谷物烘干机1400多台,每年作业大约100批次,可烘干粮食288万吨,粮农不再有“丰收后的烦恼”。
留足自家口粮后,岳阳市屈原管理区金兴村村民黄新建将刚收上来的稻谷卖给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即收即烘即运,已成为该区粮食生产重要一环,对稻谷烘干程度进行精准控制,保障粮食品质。“我们也省心不少,不用担心夏天突然下暴雨,让稻谷在晒谷坪上‘泡澡’。”黄新建说。
屈原管理区实行“统一机械作业、统一订单收购”,早稻被收割机初步烘干后,直接送往合作社,进行烘干处理。该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吴亚军介绍,现在种粮受天气的局限越来越小。就拿烘干环节来说,全区现有烘干机157组,日烘干能力达8000吨,收上来的稻谷尽快归仓,解决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
【点评】
往年,一到稻谷收割季节,房场操坪、公路上,到处铺晒着金黄的稻谷。如今,收割季节,晒谷坪、公路上已不见谷。科技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
晒谷,人踩鸡吃,损失不小;稻谷靠天晒干,最怕遇上暴雨和阴雨天,暴雨来临前抢收稻谷,农村称为“抢暴”,凡淋过雨的稻谷,再怎么晒,质量也要打折扣。
如今,从育苗、耕作、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已全程机械化,现代农业生产受天气的局限越来越小,真正解决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
端牢中国粮,做优湖南饭。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是改变“靠天吃饭”的关键。
“双抢”时节不见“抢”
“我种田50年,现在的田是以前的十几倍,但是收割时间越来越短。有了‘服务大包干’,收割效率和粮食产量提升不是一点点呢。”长沙县安沙镇唐田新村村民陈高胜笑着对记者说。
陈高胜承包了150亩稻田,以“服务大包干”模式交给长沙县天健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亩只需交620元服务费,啥也不用管,到了收割时节,只等着合作社将稻谷送到自己家里。“从一粒种子到一堆谷子,全流程服务,我们就是农民的‘田保姆’。”天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泽峰说。
足不出户,服务到家。目前,天健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规模已扩展到4000余亩,今年早稻总产量预计超过2000吨。
7月19日,天还未亮,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廖河村村民李志强250多亩稻田里,数台旋耕机来回穿梭。这段时间,资阳区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各式农机,在这里从拂晓忙到深夜。以前半个月才能搞完的“双抢”,现在通过合作社托管服务,一个星期就完成了。
今年43岁的李志强,爱种田、会种田,是有名的种粮大户。但他去年中风导致腿脚不便,不能下田干活。犯难之际,资阳区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当起他的“田保姆”。该合作社可提供购种育秧、机械翻耕、机械抛插、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收割、稻谷烘干、储藏、加工、销售等水稻生产“十代”社会化服务。农民支付服务费,就能从育秧到出米,全程当“甩手掌柜”,还可提升10%至20%的种粮效益。
资阳区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十代”社会化服务,今年全区26.93万亩早稻田有近95%享受该服务。
【点评】
湖南农村普遍种植双季稻,收割早稻后马上要插晚稻,否则误了农时,影响晚稻收成。湖南农村有“早稻抢日、晚稻抢时”之说。为了及时完成“双抢”,农民要脱一层皮。
如今,有了“田保姆”,“双抢”时节不见“抢”,种田农民成了“甩手掌柜”。
“从一粒种子,到一堆谷子”,越来越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统防统治、代收代销等水稻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改变“家家地不多,户户各干各”的种田状况,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田保姆”不断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普及。
湖南人会种田。如今,田野里涌现出农机手、飞防手、农业经理人等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掌握高科技,发展社会化服务,让高产更有保障,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他们在点亮田野的新希望。
(点评:苏原平 孙振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