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伏休专项捕捞直接经济产值达3亿多元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获悉,截至2022年8月15日,各地伏休期间特殊经济品种专项捕捞工作全部结束。2022年,各地实际发证渔船2859艘,捕捞产量20721吨,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按照市场批发价测算,今年专项捕捞直接经济产值约3.4亿元。专项捕捞实现了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渔民收入增加、休渔秩序平稳和推动捕捞限额管理实践的有机统一,受到广大渔民群众的欢迎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海洋休渔制度是最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专项捕捞是休渔制度的重要补充。自2017年实施“史上最严休渔制度”以来,农业农村部开始组织实施伏休期间专项捕捞工作,捕捞对象最初为海蜇、毛虾、丁香鱼3个品种,自2021年以来又逐步新增了口虾蛄、鱿鱼等品种。
“在休渔期间以专项捕捞方式适度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对于丰富休渔期间优质水产品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渔业系统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实施伏休专项捕捞在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实现了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专项捕捞品种主要是海蜇、毛虾、口虾蛄等一年生资源,不及时利用会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符合资源必捕性和可持续利用原则。
据悉,今年4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22年伏季休渔期间特殊经济品种专项捕捞许可和捕捞辅助船配套服务安排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共许可海蜇、口虾蛄(皮皮虾)、毛虾、鱿鱼、丁香鱼和脊腹褐虾、葛氏长臂虾(金钩海米虾)6个捕捞品种,在辽宁、天津、山东、河北、江苏、浙江、上海等7个省(市)的4437艘捕捞渔船开展专项捕捞。
据统计测算,今年伏休专项捕捞,海蜇产量8757吨,产值5400万元;山东省鱿鱼产量2000多吨,产值4800多万元;河北省口虾蛄3061吨,产值1.2亿元;浙江省丁香鱼1305吨,产值5200万元。江苏省统计2020—2022年毛虾专项捕捞总捕捞量10940吨,直接经济效益约2亿元,还带动周边加工、餐饮、酒店、船具网具修理等产业从业人员近1万人。
“今年伏休专项捕捞期间,各地严格按照《通告》和‘中国渔政亮剑2022’专项执法行动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属地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执法监管,确保专项捕捞项目顺利实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伏休专项捕捞不仅对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和渔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休渔期间实施专项捕捞顺应了渔民群众呼声,促进渔民群众自觉遵守休渔规定,不仅不会对伏休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利于稳定伏休秩序。从各方面反映情况看,今年伏休秩序总体良好。”
8月24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沿海省(区、市)渔业渔政部门和渔业资源专家对专项捕捞工作进行了总结研讨。各地渔业渔政管理部门参加代表表示,专项捕捞在管理措施上对标捕捞限额制度,对作业船数、作业时间、作业区域、捕捞产量、作业类型、主捕品种等进行严格限制。同时,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和渔政队伍通过组织实施渔船进出港报告、渔获物定点上岸、船位动态监控、捕捞日志填报和科学观察员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不仅提升了执法监管能力,积累了管理经验,还为推进实施限额捕捞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海洋渔业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渔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对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和履行国际义务具有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捕捞限额制度是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专项捕捞许可制度是提升渔政执法监管能力、践行捕捞限额制度的重要途径。针对专项捕捞制度设计有待完善、专项捕捞区域开展不平衡、东海区休渔“一区两制”等问题,要坚持并不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科学有序扩大专项捕捞范围,推进实施捕捞限额制度,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制度,构建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四梁八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