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村里“新闻”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迈上新征程,我省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从今日起,湖南日报全媒体开设“湘村新时代——乡村振兴在湖南”专栏,报道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生动实践,展现广袤田野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敬请关注!
11月3日清晨,深秋的山风凉意袭人。记者抵达安化县仙溪镇大溪村村部,一下车,不禁打了个寒战。
碰巧村民杨得初也在那里,等着直播基地一开门,便进去理一理货,顺一顺当天的直播思路。
听闻来人是记者,他眼睛一亮:“你是新闻记者?我们村里的新闻多着呢。”
山村建起直播基地,年底前培养100名村民成为“乡村网红”
杨得初分享的最大新闻,就是村民眼中的“稀罕物”——直播基地。
在这个开张才半个月的基地,杨得初通过培训,学到了直播技巧,注册了快手号。“就这10来天,我直播了26场,涨粉6000多,野生茶销到了内蒙古、河北、新疆、吉林呢!”杨得初牛刀小试,尝到了甜头。
尝到甜头的显然不止杨得初。就在我们聊天的工夫,20多岁的刘霞开着车风风火火赶来,忙着将存放在村部的花生、红薯片装车送去镇上发货。刘霞一边搬货,一边告诉记者,她和51岁的妈妈刘姣劳都开通了快手号,直播了10来场,母女俩的粉丝加起来超1.5万。“昨天已经发了一批,今天又来了单。”一旁帮忙抱孩子的刘姣劳满脸笑容。
“像他们这样的‘乡村网红’,村里还有不少呢!”大溪村党总支书记杨文飞介绍,基地所在地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礼堂,去年湖南日报社驻大溪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进驻后,将其改造成一个集乡村短视频账号孵化、农产品电商直播、农村电商培训和达人公益直播的数字乡村直播基地。
今年10月19日,投资84.4万元的直播基地对外开放,甫一亮相,便以高颜值、多功能征服了村民。占地323平方米的空间内,精巧雅致的展示柜上,黑茶、腐乳、茶油等农特产品摆得满满当当;展示柜对面是一个舞台,可跳舞、可开会,还可放电影;转得身来,则是两排疏落有致的书柜,村民乐意看且用得着的书籍摆在显眼处,拾级而上,随手可取;最巧妙的是,台阶顶端,2间装饰新潮、装备齐全的直播间浅隐其中。
“我们想通过直播基地,帮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驻村帮扶队队长邹丽娜透露,湖南日报社将依托这一直播基地,与快手平台合作,通过联合举办短视频和直播大赛、开展乡村网红达人推广等,力争今年底前,为大溪村培养“乡村网红”100名,培育“10万+”的快手账号5至10个。目前,已举办培训7期,每期有100名村民参加。
一年修好两条路,修路造价远低于市场价
“我们这里修路,比其他地方便宜得多。”杨得初爆料另一个新闻。
“村里施工队老板估算了一下,正常来讲,这两条路起码要180多万元才能硬化。我们以奖代补,0.53公里公路只投了8万元,4公里盘山公路也只花了107.2万元。”驻村帮扶队队员袁礼成证实了杨得初的爆料。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记者很好奇。
“用的是共产党的‘法宝’——发动群众。”袁礼成揭秘。帮扶队筹来的资金有限,便和村委会商量,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参与进来,大家齐心协力把多年想办的事办成。
于是,修路用的主要材料砂石,是大伙从溪里取来的;施工队伍是村民组建的,村民还自己带设备、自己来投劳、自己来监工。仅修那0.53公里公路,63岁的老党员王满香便和丈夫、儿子,一起出了26个工。“帮扶队帮忙修路,我们自己受益,哪能不干呢?”王满香说。
10月,这两条路相继建成。住在山上的70岁老党员龚存新感受最深。以前村里开党员大会,他凌晨6时就得出发,走2小时山路才能赶来村部。邻居小伙要用摩托车送他,他也不敢坐,怕一把老骨头在泥巴路上颠散了架。但11月3日这天,他搭邻居的摩托车来听党课,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平平稳稳到了村部。
“我们在帮扶队的帮助下,正在将一块荒了几十年的地改造成一个文化广场,将大溪两边绿化美化,大溪村里的新闻会越来越多。”村党总支书记杨文飞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