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常德市农业局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常财办发[2016]8号关于印发2016年市本级财政资金绩效目标任务的通知要求,我局开展了2015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整体支出分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两部分,基本支出的评价重点是厉行节约保运转,降低行政成本,专项支出的评价重点是规范管理促发展,提高资金绩效,经全面综合评价,我局2015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得分95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部门概况
(一) 机构、人员构成
常德市农业局为独立财务核算单位,财政预算一级拨款单位,下设9个职能科室:办公室(法制科);人事科(监察室与其合署办公);计划财务科;粮油作物科;经济作物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市场与经济信息科、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科技教育科;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科、机关党委;直属二级机构11个,即:市农业执法监察支队、市植保植检站(加挂市农药监督管理站牌子)、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加挂科技教育科)、市农业信息中心站、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市农业技术干部培训中心、市种子管理站(加挂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牌子)、市良种储备中心、市农业与环境监督保护站、市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推广中心。
2015年年末共有编制数115个,其中行政编制25个,工勤人员编制2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编制41个,财政补助事业编制47个。实有人员114个,其中行政人员22人,工勤人员2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39人,财政补助事业人员51人;离休人员3人,退休人员72人。其他:军转安置人员1人,临聘司机1人,临聘人员6人,企业编制人员4人,遗属人员7人, 实有车辆4台。
(二)单位主要职能:
市农业局是主管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能是:加强农业产业化政策研究,研究拟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实施规划;组织农业资源区划、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拟定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措施;拟定农业产业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组织协调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的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制订和组织实施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方案;负责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转基因作物品种和国外引进良种的隔离试种试验;负责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及推广工作;开展农作物品种抗性田间种植检验检测工作;开展农作物制种及种子加工技术研究推广;负责本区域内农作物中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选育研究工作。承办市政府授权的有关农业涉外事务。
二、部门财务情况
(一) 2015年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根据2015年度常德市农业局决算报表体现,2015年度收入总计2508.74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拨款(含基金预算、纳入非税管理)拨款2444.03万元,其他收入64.71万元;支出总计2265.24万元,结余为243.5万元。
2015年支出2265.2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503.5万元,项目支出761.74万元。基本支出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558.9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99.7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744.83万元。项目支出主要为商品和服务支出761.74万元,其中省项目254万。
(二)2015年度部门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5年度预算、决算、结余对比情况表 | |||||||
单位:万元 | |||||||
项目 | 预算金额 | 决算金额 | 执行差异 (预算-决算) | ||||
年初 预算 | 上年 结转 | 本年 追加 | 预算可 用指标 | ||||
基本支出 | 1470.34 | 14.83 | 1485.17 | 1503.5 | -18.33 | ||
项目支出 | 763.40 | 58.66 | 275.01 | 1097.07 | 761.74 | 335.33 | |
合计 | 2233.74 | 73.49 | 275.01 | 2585.24 | 2265.24 | 317 |
2015年度“三公”经费开支情况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 2015年决算金额 | 2014决算金额 | 增减情况(2015-2014) |
公务接待费 | 51.42 | 65.87 | -14.45 |
公车运行维护费 | 45.14 | 49.56 | -4.42 |
因公出国出境费用 | 0 | 6.65 | -6.65 |
合 计 | 96.56 | 122.08 | -25.52 |
从上表反映,市农业局2015年“三公” 经费实际支出96.56万元,较2014年“三公”经费减少25.52万元,减少率为21%。
我局财务管理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严格执行财政财纪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市本级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常德市农业局财务管理制度》及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支付等有关规范执行,省项项目严格按照《湖南省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范执行。
三、部门绩效目标
(一)部门绩效总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科技服务与执法管理,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基本支出厉行节约保运转,降低行政成本,项目经费规范管理促发展,提高资金绩效。
(二)2015年部门绩效目标
项目资金与专项资金以产业扶持为先导,以民生工程为重点,以示范片点为平台,以项目奖励为手段,以管理制度为准绳,尽可能优化配置这些来之不易的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促进和支持作用。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重视与监督下,我们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为全市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农业总产值588.5亿元,增长3.6%。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效:
1、标准化资金引导效益明显。2015年全市在巩固提升117个已建基地基础上,新建了4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合作社基地,每个县重点建设了2~3个县标准化基地,每个乡镇建设了1个以上的示范基地。为80个乡镇配备了农残速测设备,全市208个乡镇均配备了检测设备。对586个已发布实施的技术规范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建立了适应产业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同时,开展标准化骨干培训516场次,培训人员100230人次。目前新增“三品一标”认证64个、总数达到988个、保持全省第一,新增“金洞庭春”等3件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29件。
2、粮食产业发展提速。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1084.9万亩、增加42万多亩,单产、总产均稳定增加,总产389.5万吨;棉花调减幅度明显,目前面积86.1万亩、减了54.1万亩;全市春收油菜面积445.28万亩、增加1.75万亩,总产55.0万吨、增1.33万吨。种粮大户发展迅速常德市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增加了 2000多户,达到16000多户,种植规模达到175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25%,全市种粮农民素质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办点示范辐射效果好。通过水稻集中育秧、早中晚稻降镉试验、粮油高产创建、水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粮油新品种示范、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标准化示范、专业化统防统治、农药监管示范、科教新村办点示范等等,通过水稻降镉试验的实施,品种筛选、石灰撒施、不同施肥、激素使用等试验,水稻降镉初见成效,有利我市稻谷销售。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全面推进全市农产品提高品质,提升效益。
4、救灾备荒种子遇灾调种挽回损失。2015年度我市救灾备荒储备种子50.9万公斤,救灾备荒补贴资金130万元,其中市本级储备种子20万公斤,救灾备荒补贴资金6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明确了市本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项目承储单位。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0万元。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确保我市用种和粮食安全.
5、严格市场监管,农药管理规范。2015年,全市共出动宣传车90台次,举办了43期农药培训班,培训经营人员4433人次,发放资料24.85万份。全市共检查农药经营、使用单位4798家次,检测农药样品235批次,其中不合格33批次,查处农药案件52起,查获违法产品3.92吨,涉案金额20.71万元。
四、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5月上旬,根据省专项资金绩效评估方案的要求,成立由财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纪检监督人员组成的绩效评价小组,制定方案,召开相关单位和各区县市农业部门会议,布置2015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5月上中旬,按照分级实施的原则。各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
5月下旬,委绩效评价小组根据各区县市农业部门和有关实施单位形成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汇总和综合评价。
绩效评价主要采取现场核查资料、账目,发放调查问卷,听取情况汇报等方式进行,对照年初项目绩效申报方案进行分析,对取得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一是通过查看项目立项程序、申请资料、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目标年度计划数等,衡量项目立项是否规范、绩效目标是否合理明确;二是通过查看资金收支,衡量项目资金到位率、到位及时率,拨付手续是否完备,资金使用是否合格,是否及时足额支出;三是通过查看项目管理制度,资金支付制度等,衡量项目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财务监控是否有效;四是通过调查比对,分析项目的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成本节约率情况,以及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社会公众满意度。
五、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常德市农业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市农业局得分95分。总的来说市农业局的各项工作推进良好。
六、部门主要绩效
(一)经济效益
1、农村经济稳中有进。通过全面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渠道,2015年,我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88.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44元。
2.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各类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全市农业生产能力提升明显。2015年,全市粮食面积达到1084.9万亩、总产389.5万吨,油菜445.28万亩、总产55万吨,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也均实现增长,在满足供给的基础上,有效助力农民增收。
(二)社会效益
1、农业生产水平较快提升。一是积极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以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为主体,积极开展水稻、玉米、油菜、棉花、茶叶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有力助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实施示范基地建设、改造工程。通过示范带动,油菜、水稻、柑橘标准化覆盖率达70%以上,烟叶、茶叶、葡萄基本实现标准化。146家农机合作社成为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全市水稻机收比重达到88%、机插比重达到20%,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9%。三是添置农业执法装备,提高了农业综合执法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病虫防害体系建设,提高了生产保障能力,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2015年,全市查处涉农案件218起,处理涉农纠纷59起,全市防治面积达到1.21亿亩次。
2.农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有效提升。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素质,改善执法手段,完善执法制度,提高执法形象。2015年,全市查处涉农案件218起,处理涉农纠纷59起,为农民换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二是农药安全监管落实到位。严格农药市场监管,全市查办农药案件52起,收缴假劣农药及高毒禁用农药3920公斤。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开展农药经营管理培训,深入推进“放心农药经营示范店”活动,全市创办200家以上。三是外来物种防控成效显著。全面开展外来物种调查,重点调查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摸清分布现状、发生面积和危害情况。同时,大力开展了外来物种铲除行动。四是植保防疫及病虫害专业防治取得实效。全市设立县级系统观测点38个、乡镇病虫监测点49个,有力提升病虫测报能力。2015年,全市防治面积达到1.21亿亩次,专业化统纺统治面积进一步扩大,农药施用量减幅明显,绿色防控成为防治新亮点。五是种子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加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确保了种子安全。在6个区县市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有效提升优良品种覆盖率。扶持桃花源种业发展,较大提高了种子生产、储藏的安全性,增加制种区农民生产效益。
3.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深入推进。一是深化标准化建设。实行“厅市合作”整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在巩固提升117个已建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水平的基础上,新建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40个。制修订标准化生产相关技术规范31个,开展标准化指导培训115场次,培训标准化骨干18500人次。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416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等5767家次,查处问题136起、立案122起,责令相关经营主体88家进行整改,取缔7家无证照经营企业。同时,开展培训187场次,培训人员14385人次。三是强化品牌建设。全市新增(含复查换证和续展)“三品一标”认证146个,累计总数达到1052个。
4、农业信息化程度有力提升。一是农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运行良好。在农事关键节点按时完成信息采集、专项调查等工作,掌握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态势,较好的保护了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益。二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强化硬件建设,保障各地农业信息网站正常运行,并针对农业远程业务指导开展了探索。同时,实施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准确监测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并储备了一批项目。三是农业企业对外投资国际合作和对外招商引资蓬勃开展。通过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参与各类展销活动,汉寿蔬菜、澧县葡萄拓展了销售市场,销量和售价大幅上升。以澧县为例,通过对外招商,全县葡萄产业共增加收入5000万元以上。
5.农村面貌大为改观。随着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村清洁工程的有力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和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8%的较高水平,部分区县市实现农村垃圾100%集中处理。认真开展农业环境质量定位监测,着力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2015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七、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与账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是部分电子产品由于年代已久,更新换代且已淘汰,淘汰产品未保管好且未及时下帐,造成资产亏损。二是部分电子产品由于原单位赠送给社区,但未办理赠送手续,未及时下帐,造成资产亏损。
2、往来挂帐时间较长。部分往来因年代已久,知情人又已调走,不好核实。
(二)业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专项资金规模总体偏小。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耕地700多万亩,农业人口474余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现代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差,目前仍以分散生产经营为主,全部实现标准化需要投入的地方还很多。要在2017年完成粮食产业双百亿工程发展规划规划确定的目标任,靠财政资金投入显然不够,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作用有限。由于粮食产业属于低收益公益产业,市级财政奖励引导资金应该进一步扩大规模,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规划确定的目标才有资金保障。
二是农业专项资金需要整合。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制订与推广、实施主体的培育与发展、产品质量监管、品牌的创建等多个内容,也涉及到多个单位,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和调度。
三是农业专项资金小而分散,不能解决重大问题。
四是后期管护投入问题亟待解决。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量和资金投入量都非常大,而当前所有的标准化建设基地,都只是在建基地时给予适当补贴,后期管护投入问题没有引起重视。
八、有关建议
(一)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一是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工作流程;二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制,具体将每个固定资产明确至使用科室、使用人,明确职责;三是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及时到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四是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不流失,发挥效益。
(二)及时清理各项往来款项,消除呆帐。对各种往来款项及时清理、结算,调整相关会计科目,并针对往来款的资金性质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加大农业专项的投资力度,突出重点建设;
(四)健全监管整合制度;
(五)要加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2016.7.28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