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汉寿甲鱼凭什么?
8月29日,好消息传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第26号公告《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汉寿甲鱼榜上有名!
再添“国字号”荣誉,势必为汉寿甲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能。火爆出圈背后,汉寿甲鱼究竟凭什么?
源于大自然的馈赠——
汉寿甲鱼历史源远流长
汉寿县古称龙阳,地处洞庭西滨、沅澧两水尾闾,丰饶的水域资源,成就了“鱼米之乡”的美誉。
甲鱼是大自然的馈赠,早在2000多年前,汉寿就盛产甲鱼,《墨子》中有楚国“鱼鳖鼋鼍为天下富”的记载。宋《国经草木》、明《一统志》载:洞庭湖滨各地均产甲鱼,誉为“洞庭一绝”。《龙阳县志》中,“物产”章节里就能看到“汉寿甲鱼”的身影。至上世纪50年代初,汉寿甲鱼年出口量达60吨。
刚孵化出的汉寿甲鱼苗。 鲁融冰 摄
汉寿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感恩大自然的馈赠。1974年,汉寿县外贸公司技术员游洪涛攻克人工孵化甲鱼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开创甲鱼人工孵化和养殖先河。70年代末,全国首个特种水产研究机构——汉寿县特种水产科学研究所成立。汉寿甲鱼产业由此翻开崭新篇章。
上世纪90年代,汉寿甲鱼产业已成为汉寿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以“种纯、味美、色好、无公害”享誉国内外。1995年,汉寿县获评“中国甲鱼之乡”。就这样,汉寿甲鱼从最初的传统观念——鳖、甲鱼,到品种认定的中华鳖,再到地域意识的汉寿鳖、汉寿中华鳖,直到人们能动意识到特定地域产生特殊商业价值的产品保护——“汉寿甲鱼”。
迈入新世纪,汉寿甲鱼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双标”产品,系全国唯一;2022年11月,在中国(汉寿)甲鱼产业大会上,汉寿县被授予“中国龟鳖产业启航地”“中国生态甲鱼品质强县”称号。
做实“土特产”文章——
汉寿甲鱼产业势头强劲
近年来,汉寿县从长远计,向深处谋,不断做深做实汉寿甲鱼“土特产”文章。
得益于县委“六轮驱动”的战略牵引,汉寿驰而不息抓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将甲鱼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突破口,以产业突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相继出台促进甲鱼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和指导意见,为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标、制定了“规划图”。
位于汉寿华甲生态甲鱼产业园的汉寿甲鱼巨型雕塑。 鲁融冰 摄
县里拿出真金白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支持甲鱼产业做大做强。全县各级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全力支持甲鱼繁育、养殖、加工、营销等关键环节的建设与发展。
目前,汉寿县甲鱼养殖水面达17.5万亩,较2022年新增1.8万亩,形成太白湖、大南湖、西脑湖3个连片万亩以上生态养殖基地。存塘亲鳖2287吨,年产稚鳖6000万只以上。全县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43个,规模企业22家,加工企业13家;现有甲鱼繁养户3000多户,甲鱼养殖技术人员800多名,从业人员5万人。汉寿甲鱼全产业链产值近8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300多元。
汉寿县把甲鱼产业列入“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养殖产量实现10万吨,产值实现100亿元的计划,向全国甲鱼产业第一县目标冲刺。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汉寿甲鱼品牌影响凸显
汉寿甲鱼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由于养殖户大量涌入,导致不同品系甲鱼混杂,纯种汉寿甲鱼越来越少,各种“洗澡甲鱼”充斥市场,汉寿甲鱼的品牌影响力严重下滑。
眼见“金字招牌”蒙尘,汉寿人痛定思痛,决心求变。近年来,汉寿县从品种、品质、品牌多方发力——不断夯实甲鱼种苗繁育基础,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出台“汉寿甲鱼”品牌地理标志保护方案,充分发挥“汉寿甲鱼”地理标志产品的引领带动作用,发布并实施汉寿甲鱼地方标准,甲鱼养殖生产更加规范……
汉寿甲鱼综合市场即将发运的汉寿甲鱼。 鲁融冰 摄
汉寿禾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稻鳖共生模式。甲鱼以稻田里的害虫、小鱼、小虾为食,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提供有机养料,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链,亩均增收5600元;华甲生态甲鱼产业园流转土地面积2150亩,2024年全面投产后,可年产稚鳖600万只、生态甲鱼1000吨、有机甲鱼200吨,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汉寿甲鱼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品牌影响力不断凸显,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在汉寿甲鱼综合市场,全县每天有6万多公斤甲鱼装车发运国内外市场,去年汉寿甲鱼出口量同比增长5.6倍。目前,汉寿甲鱼以品牌专卖、餐饮直供、订单合作及市场批发等形式,在全国50多个城市建立2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入驻天猫、京东、拼多多、淘宝、盒马鲜生、抖音等网络平台,大力发展汉寿甲鱼鲜品电商外送服务,线上年销售量超4000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