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水依赖超50%!津市节水抗旱稻喜迎丰收
近年来,津市市白衣镇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旱稻种植,通过引进适应性更强的优质节水抗旱稻,提升旱地粮食增产能力,让群众“米袋子”更有保障,乡村振兴动力更足。
走进白衣镇建国村旱稻实验基地,成片的旱稻长势喜人,在微风的吹动下稻浪起伏,犹如一片碧绿的海洋,种粮户卜勇正操控着无人机对300多亩旱稻,开展空中施肥作业。
“今年长势要优于去年,今年赶上了旱改水的项目,扩大种植面积300多亩,现在整体长势都还可以,估计亩产500公斤没有问题,可以节水50%到60%,人工方面也省力很多。”建国村种粮大户卜勇说。
起初,当地在推广旱稻种植时,村民们普遍不看好这种新型稻种。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当地村支两委鼓励和支持有种植意向的大户,小范围开展实验性种植,并在旱稻选种、育苗、培管等生产环节给予全方位技术保障和配套服务,确保第一批试验田能够丰产丰收。
去年在村里的鼓励下,卜勇试种了20亩,亩均产能达到500公斤,最高的600公斤,试种结果较好。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旱稻种植每亩可节省人工30%、节约淡水资源超50%以上、减少施肥使用20%左右,不仅能够有效节约种植成本,还能提高亩产效益,提高闲置旱地的综合利用率。
白衣镇建国村主要以丘陵地带为主,一直以来,水稻种植需要的大面积、持续性灌溉条件并不优越。去年以来,当地通过引进“旱优3015”这一更适合于旱地种植的稻种,打破了水源对稻谷种植的限制,把不平整、灌溉条件不成熟、水资源短缺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最大限度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