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产业化消纳畜禽粪污
农民日报讯(记者赵经平)近年来,湖北省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在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同时,不断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和模式,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生态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8万个,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有2.5万个,占比为52%;利用畜禽粪便转化生产有机肥的厂家有280个,年生产有机肥料170万吨,年产值约15.3亿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形成产业化格局,并显现出聚合效应。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湖北大力推行“农牧结合,入地利用”,使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互动协调发展,走农牧结合的资源化利用道路。主要解决三个难点问题,一是规模养殖与种植业对应分散的问题;二是粪污每天不断产生与农作物季节性施肥的错时问题;三是养殖场粪污、沼液到种植基地“最后一公里”的输送问题。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湖北初步建立了三种不同的农牧结合运行机制。一是自我消纳模式。对拥有种植土地的家庭农场型的养殖场,实行种养循环一体化,利用养殖场(户)自有或流转的土地消纳养殖场粪污。二是基地对接模式。针对自有土地不足、不能全部消纳粪污的大型规模养殖场,通过协调,帮助他们与周边的种植基地和农户进行对接。三是集中收集处理模式。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难的问题,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专业服务公司,政府补贴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采取合同的形式定期清运养殖场粪污。
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中,湖北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设畜禽养殖圈舍、干清粪堆放场、沼液贮存池等硬件设施。建成之后,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并且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收入增加。据测算,全省通过粪污还田增加优质有机作物产量200万吨,增收60亿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