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已经覆盖七成村落
◆中国环境报 通讯员 朱智翔 记者 晏利扬
家住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大路山村的刘土爱奶奶怎么也没想到,住着村里最古老的泥土房,今年已91岁高龄的她,会告别用了近一个世纪的马桶,用上现代化的抽水马桶。
带给刘奶奶这一改变的,是村里从去年9月开始进行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对于只有40多户家庭的小村来说,一天可以处理20吨污水的集中处理池,解决了村里环境脏乱差的大问题。原本进村就能闻到的馊豆腐、烂菜叶的怪味,如今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者从金华市环保部门了解到,经过漫漫10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包括武义县在内,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已达72.21%,农户覆盖率达42.96%。目前,全市有344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受益农户59.34万户。
逐本溯源 对症下药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餐厨污水、洗涤污水、卫厕污水,污水成分与城镇生活污水比相对简单。”金华市农办新农村建设处处长陈宏伟告诉记者。
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市7个县(市、区)16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进行过检测。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污水浓度普遍较低,除1个水样有工业污染物外,其他水样主要污染物COD均在300以内,其中75%的进水水样COD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重金属含量较低,但粪便大肠菌群含量较高。
陈宏伟说,金华市农办曾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情况开展过面上普查和点上抽查。结果表明,全市农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厕所污水。受生活、工作规律影响,多数农村污水高峰出现在晚上和节假日里。农村生活污水水量与村庄常住人口密切相关,山区农村因居住分散,常住人口少,产生的污水量较小;城郊、镇区、工业园区外来人员多、人口密集,产生的污水量较大。由于早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低,管网抗压等级、管径及配套窨井施工等不规范,农村大量存在底渗式化粪池,部分厕所污水通过土壤简单过滤后进入地下水系统,少数化粪池溢出液直排沟渠。此外,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不规范,存在雨污合流现象,遇雨天水量大,往往造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排的现象。
因此,对农村所有农户进行截污纳管,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并配套建设符合规范标准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成为金华市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关键。
两种模式 因地制宜
“以前村民洗涤污水、粪便污水等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有的排放到池塘、溪流中,有的渗透于地下,村里污水横流,蚊蝇滋生,造成地下水源被污染,影响村民健康。前年村里建成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这些老大难问题。”在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新梅村,区农办副主任方伟红告诉记者,村里用管网将污水引流到太阳能微动力污水池,然后通过太阳能有氧分解,将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是以太阳能为能源,利用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增氧曝气、搅拌回流等提供动力,实现废水深度处理。金东区目前已有20多个村庄应用了这一系统。而且村民普遍反映,有了污水处理系统,村池塘里的水变清了,水不再发臭,村庄环境也好多了。” 方伟红说。
记者了解到,金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收集方式,分为进厂集中处理、村庄分散处理两种模式,应用这两种模式治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约为1∶5。其中,在金华市既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应用无动力厌氧池和沼气池处理的占90%以上,应用处理效果更好的太阳能微动力设施和电能微动力设施的占5%左右,建有辅助生态技术的各类处理设施占40%左右,且绝大多数为人工湿地,建有稳定塘项目的相对较少,既有人工湿地又有稳定塘的则不到5%。
据介绍,农村生活污水进厂集中处理的模式,技术工艺方面更先进,运行更稳定可靠,处理效果更好,但受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后期运行这3方面成本高制约,一般只适用于与污水处理厂或主管网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村庄。但也有一些距离稍远但人口规模较大、缺少自建分散处理系统用地的村庄,也将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记者还了解到,2014年以来,金华市抓住全省“五水共治”契机,全市各地加大了对水环境治理力度,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等排放标准要求较高的临河临江区域,眼下正着手规划兴建一批污水处理厂,覆盖范围内的村庄生活污水全部接入,由此提高对流域周边村庄污水排放的可控性。
分类分批 有序推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五水共治’的重要抓手,我们始终将水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之源,要实现全面治理、深层治理、长效治理。”金华市委副书记陶诚华日前在金华举行的浙江省第二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工作现场会上强调。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战略部署,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金华市已于2014年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明确到2018年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覆盖全市90%以上行政村、80%以上自然村、70%以上农户,市区争取到2016年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95%以上行政村、90%以上自然村、80%以上农户,水源保护区及生态敏感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一般区域达到二级标准。
据了解,下一步,金华市将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用、连片治理的原则,分类分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位于水源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农村,以及距离城镇污水处理厂较近的农村,有条件的将尽可能实行污水进厂集中处理;位于水源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农村,在不能进厂集中处理情况下将采取有动力一体化处理(太阳能微动力或电能微动力设施)+人工湿地+稳定塘技术模式,并视需要增加消毒杀菌工艺,以确保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达标;一般区域的新建项目采取经济实用、维护简便的厌氧池(沼气池)+人工湿地+稳定塘技术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选用有动力一体化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进程正加速推进。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武义县182个行政村建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3年后,这一数字将达到544个。也就是说,未来3年,武义农村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要纳入管网,进行集中处理。如今,好多村子都迫不及待要设计单位来设计图纸了。
“负责今年204个治理村施工图设计的3个设计单位,都已进村入户,开展调查了。”武义县“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何俊有介绍说。
污水治理工程得造好,还得管好。据介绍,眼下,仅武义县财政每年就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后期运行维护。同时,以乡镇为单位,还建立了管护队伍,落实专门人员开展日常巡查、管理,种种措施都旨在让这张网真正发挥效用。中国环境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