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同是住楼房景象不一样
同是住楼房景象不一样
春节期间,我分别去了姑姑家和舅舅家拜年。姑姑家住西峡县丹水镇谭沟村,舅舅家住在西峡县田关乡曹沟村,两个村相距十多公里。通过观察了解,我对两个村庄处理垃圾的方式有了不同的感受。
姑姑家所在的谭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村子里两层小楼鳞次栉比,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几乎每个院落里都种着几株常绿的树木,墙角里都留出一块十多平方米的菜园,没有垃圾,没有粪便,没有污水。虽然是隆冬时节,整个院落散发着绿意盎然的气息。
舅舅家所在的曹沟村,虽然同样是条条水泥路通四方,同样是两层小楼,可给人的感觉却不舒服。首先,一些人家养的家禽和家畜四处乱跑,村子里到处都是“地雷”,稍不注意就会一脚踩中;农作物秸秆随意堆放,一阵风过后,秸秆到处乱飞,一片凌乱;一些农民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舅舅家门前有一块竹林,竟成了附近村民的垃圾场,时值深冬,仍然能闻到阵阵异味。
两个村庄相距不远,缘何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象?根源在于是否建立垃圾处理体系。谭沟村从一开始筹建就将垃圾处理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子里每隔十多米就设立一个移动垃圾桶,每天有专人将垃圾清理运到村头的垃圾中转站。村民自发组织了一个环卫队,环卫人员每天对村子卫生进行监督巡察,村民们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习惯。
而曹沟村由于没有移动垃圾桶,没有建设垃圾中转站,村民们只好将生活垃圾随处丢弃,村子里自然就是脏乱差了。(河南西峡县 西 文)
新建的垃圾池为何“不管用”
近日回老家办事,看到村头寨尾修建了多个垃圾池。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垃圾池内要么满满尖尖溢出池外,要么池内空空如也,池外堆积如山。带着困惑,笔者走访了一些村民。
据李大爷介绍,近几年来,政府出资在村里建了很多垃圾池,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刚建成的时候使用得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人家不愿意把垃圾倒进统一的垃圾池内,而是在家门口挖个大坑或者辟出一块空地倒垃圾。村干部找上门时,他们说垃圾倒了很可惜,留下来还可以沤肥。在一个村民组,笔者看到两个垃圾池里的垃圾已经冒尖外溢,垃圾池周围也堆满了垃圾,蚊蝇成群,臭气熏天。笔者问为什么不及时将垃圾清走,一名村民说,过去村里专门雇一个人清运,但后来嫌钱少不愿意干,日积月累,垃圾就堆成了小山。
笔者又对某乡镇四个村作了调查走访。虽然这些村大都修建了公共垃圾池,但是群众的使用意愿并不高,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垃圾池离家距离较远,群众怕麻烦而抄近道随意倾倒;二是一些人习惯使然,认为过去几十年都是在家门口储存垃圾,现在突然要集中堆放不习惯;三是一些人公共意识缺失,认为垃圾倒在哪里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四是村组协调有问题,雇佣的垃圾清运工嫌报酬少而不愿意从事垃圾清运,久而久之乱丢乱倒又死灰复燃;五是一些村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集中倾倒垃圾有一定的难度。
建设美丽乡村人人有责,建好美丽乡村人人受益。要解决垃圾围村这一顽疾,关键点还在于村民和群众,简而言之,就是“解围”还需“造围”人。有关部门可适时开展“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环境卫生知识宣传活动,让村民群众树立“人人爱护环境卫生,个个参与环境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使天蓝、地绿、水清、屋净、人爽的美丽乡村新气象成为新常态。(贵州盘县 刘佳跃)
人民日报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