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丽写在乡村田野
曾几何时,“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条道路两排房、前后都是垃圾场”成了一些乡村的另一幅写照,粗放、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村污染排放占到“半壁江山”。土壤、水体污染,使农民身心健康受到伤害,“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受到威胁。回不去的乡愁引发人们普遍的担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两型写在大地上,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事关美丽湖南建设全局。
清洁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湖南把整治农村环境,建设“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创新体制机制、投融资渠道和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驱动、村民自治、城乡同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攸县、长沙县等创造了全国经验,被誉为“农村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绿水青山入目来。农村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说:村庄美了、饮水净了、生活好了、疾病少了。
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形成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860万吨/年,生活垃圾清运能力61万吨/年,农村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234万吨/年,减排COD4.2万吨/年。全省10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和180个省级生态乡镇获得命名,10个乡镇获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改进了生产方式。大力推进“两型”农业现代化,全省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突破2000万亩,生猪标准化养殖突破2800万头;清洁能源受益农户600万,年产沼气9.2亿立方米,可节约标准煤66万吨、薪柴330多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800多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5%,减少了大气污染;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每亩可减少施用化肥20公斤、农药200克,节支增收100元。
提升了农村文化。组建环保合作社、环保协会,环保夜校宣讲环保知识,农民群众逐渐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打牌买码的少了,自己动手、美化家园蔚然成风,实现了美丽环境与美丽心灵的相互促进。
催生了美丽经济。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农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7个、示范点14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000多家,302个村进入全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
政府推动:整合各方力量
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平台上,与强农惠农、生态创建等工作结合,果断出手,整体推进。
强化组织推动。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试点省;2013年,在全国率先推进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选取28个县(市、区)试点,湘西州整州推进试点,覆盖8000多个行政村;2014年,全面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农村环境工作纳入省重点建设工程和省委、省政府绩效考核。市州、县市区明确责任部门;县市区编制乡村规划,整合财政资金,组织项目实施。株洲等市实行周考核、月评比、季讲评、年终总评,将考核结果列入县(市)政府和市直单位政绩考核;市、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以奖促治。2014年底,全省三分之一的乡镇设立环保机构,实现了农村环境管理的延伸。
做实政策规划。省政府出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意见、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整治村及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试行)等文件,明确任务,统一标准,提供政策支持。编制“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养殖业发展规划和污染防治规划等。71个县(市区)完成了畜禽养殖区划发布工作。今年6月底前,所有县市区的养殖区域规划将全部出台。
加大财政投入。2014年,省财政共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重点乡镇、问题村综合治理资金2.788亿元,湘江干流规模养殖户畜禽退养补偿专项资金1.5亿元,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资金2.1亿元。长沙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财政补助制度,市给予每个乡镇30-50万元建设资金,每村每年1.2万元运行资金;县里按照1:1配套。株洲攸县将乡镇土地出让金县里留存部分全部返还乡镇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常德津市采取上级投一点、本级挤一点、乡镇筹一点、社会募一点、市场引一点、农户收一点,多方解决资金问题。
村民自治:群众是真正的主人
农村环境整治,关键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现农村污染治理从“有人怨、无人理”,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愿投入、自主创新转变。
自己的事自己管。开展环保村民自治,浏阳金塘村创办农民环保学校,制定环保村规民约,环保促进会督促规划落实、监督村规民约执行、调解环保民事纠纷、组织环保自治听证。该村某养猪大户花3万元,在自家门口建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猪舍,因未通过环保自治听证许可,最终不得不拆除,另花4万元在规划的集中养殖区新建。
自己的难题自己解。长沙县果园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环保合作社,对全镇划分44个网格,聘请44名专职保洁员,负责本区域垃圾分类处置,定期逐户收集,上门指导垃圾分类处置,并将回收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目前长沙县每个乡镇设有一个总社,每个村设有分社,并设立一名村级保洁员,实行行政村环保自治。
自己的家自己护。探索环卫自治收费,建立村民自治筹资筹劳投入机制,逐步实现从“政府大包大揽、负重前行”转变为“谁受益,谁负担”。长沙市“一事一议”,鼓励农民自愿投资环保基础设施。郴州永兴县将建成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后续运行成本低、管理较简单的项目,移交给乡镇、村、农户,由受益者承担项目后续运行管理职责。自筹卫生费,每户每月5-10元,用于村级保洁。
市场运作:合同环境服务进村入户
引入市场机制,破解“资金紧、运行难”的瓶颈,与政府、村民形成了大合唱。
搭建融资平台。长沙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村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环境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心,将年度财政预算、上级支持资金、银行融资等注入公司,统一管理、专项使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攸县由县供销社投资1000万元成立县再生资源公司,建立回收站点网络和再生资源产业园,全县每年产生生活生产性废旧物资约20万吨,价值5亿元。
引导社会投资。资本在农村大有可为。湘潭探索“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养殖户”的模式,伟鸿公司带动建立了三个万头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引领1.8万多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年出栏生猪160万头。一批大型猪场成立清洁能源公司,建设沼气池、实施定期配送,无养猪户也能使用清洁能源。郴州永兴县采取BOT模式,企业投入2亿元,对全县所有村(居委会)进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县财政每年只需投入2000万元。
开展合同环境服务。为解决乡镇污水处理的技术难题和资金瓶颈,长沙县政府与桑德集团合作,将全县1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打捆建设经营,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宁乡县、浏阳市与湖南海尚公司、永清环保公司等合作,实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建设与运营。海尚公司在浏阳枨冲实施全国第一个农村畜禽养殖区域污染治理,受到环保部好评。
技术创新:化腐朽为神奇
恢复和治理受损的生态环境,关键是针对农村四大污染,大力创新“两型”科技和管理。
生态养殖“化害为利”。实行“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料”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采取“种养结合、就地利用”模式。去年全省建设10个清洁养猪示范基地和100个农牧一体化养殖场,建设有机肥生产企业50家,67%的规模养殖场利用农牧渔林和生产有机肥,消纳养殖废弃物。新五丰永安养殖场建设独立的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厌氧产沼气及发电工程每天发电200多度,日处理污水500吨,可达一级标准。
污水治理“正本清源”。坚持分类治理,对只排放生活污水的集镇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有工业废水排放的集镇运用生化处理技术,在广大农村分散居住区则大力推广“四格净化工艺”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让农家生活污水变清水。长沙县白沙镇锡福村采用中科院长沙生态所的绿狐尾藻技术,彻底告别“山清水不秀,到处猪屎臭”的日子。
垃圾处理“分门别类”。建立垃圾分类减量、收集转运、集中处理的体系。长沙县创造“户分类减量、村主导消化、镇监管支持、县以奖代投”的模式。株洲攸县对回收网点进行统一管理,按照定地点、定时间、定种类、定价格、定规划、定职责开展资源回收,形成“户分类、村(社区)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运行机制,8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就地处理。津市修建300多个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池,对地膜、塑料等废弃物进行集中、分类处理。
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力推广稻草还田、稻鸭共生等一批农业循环生产技术,形成丘陵区粮―猪―沼―果―渔,平湖区湿地―粮―牧―渔等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和产业化运行模式,建设一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发电项目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
改善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湖南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探索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望得见清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将成为新常态。
(执笔人:刘建华 唐远)
【两型足迹】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
“四改”:改水、改路、改厕、改圈;
“四清”: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
“两绿”:四旁绿化、庭院绿化;
“一排”:废水排放集中处理;
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和无机废弃物收集转运与集中处理;
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
农村垃圾处理“五个一点”
“卖一点”:农户将废塑料、废铜铁、酒瓶等可回收废品,卖给保洁员或废品回收公司;
“埋一点”:煤渣、炉灰、石块等无害化处理垃圾,就近铺路填坑;
“沤一点”:农户在家附近挖坑,将剩饭菜、果皮菜叶等集中堆沤,发酵后作有机肥;
“烧一点”:瓜壳、纸、木、竹屑类等入炉烧毁;
“运一点”:纤维、泡沫、尿不湿等最后不能处理的固体垃圾,由保洁员收送镇中转站。
农村生活污水分类处理
只排放生活污水的集镇采用生物处理技术;
有工业废水排放的集镇运用生化处理技术;
农村分散居住区推广“四格净化工艺”的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唐远 整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