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治理垃圾有一套
农民日报记者 蒋文龙
垃圾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令人挠头的一项工作,既涉及农村社会的生活质量,必须直面;同时又难以根治,常常死灰复燃,让人束手无策。最近,浙江金华施行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收到明显的成效,被认为是一种可行可推可持续的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与其它城市一样,金华深受垃圾之苦。市区每天产生高达千吨的垃圾,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现有垃圾填埋场即将饱和,新场选址又困难重重;如果采取焚烧法,则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处理成本过高。平时普遍采用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虽然解决了农村垃圾的出路,但“垃圾大军”进城后的处理依然是道难题。
经过多次调研分析,金华决定试行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并选取了三个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乡镇进行整乡整镇的试点。
这一处理模式对老百姓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我国连大城市都至今尚未推行,如今要在农村地区先行推开是否可行?金华市委副书记陶诚华认为,一是综合效益更高。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减量,既可以就地沤肥、就近还田,还可以节省大量转运费用,综合效益比城市更为明显。二是可操作性更强。农村相对城市来说还是“熟人社会”,垃圾分类的责任相对清晰、监督相对容易。
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要让老百姓从“要我干”走向“我要干”。对此,金华全方位、广覆盖,层层开展宣传动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户不漏人。每个实施村都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栏,每户都发放倡议书、垃圾分类宣传册。同时由党员干部、家庭妇女、团员青年和中小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发起宣传攻势。因为垃圾问题事关百姓生活环境,对他们只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资金筹措也十分关键,资金太大,地方政府压力太大,势必无法承受;同时政府包办也不利于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此,金华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模式,市本级财政对各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给予奖励补助,其中终端处理设施每个行政村一次性补助5万元,其他配套设施按人口一次性补助20元,今后每年安排长效管理资金2000万元,区级则均作1:1配套。在此基础上,设立共建美丽家园维护基金,由农户、商户,以及企业自愿出资或捐助,用于垃圾分类的长效实施、农户的奖励。
垃圾分类是最基本,又最难以掌控的环节,金华采取“农户一级分类+村二级分类”的模式。先由农户在家门口按照“能烂”和“不能烂”这一简单的方法进行分类;分类不到位的,再由村里的保洁员在集中回收时进行第二次分类,分为可沤肥、可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其他等标准分四类。其中可回收垃圾由废品收购站有偿回收,有害垃圾每村设统一回收点,其他垃圾按原模式填埋或焚烧,有机垃圾采取太阳能技术就地沤肥处理,产出的有机肥供应给附近农户使用。
治理垃圾难就难在不仅要治表,更要治本,因此,构建长效运行体系是成败得失的关键。金华构建了县、乡、村、户四个层面的制度运行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尤其是村两委班子,不仅划分了责任片区、党员干部联系户,实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还建立了村民自律制度,将农户门前“三包”、卫生费收缴等写入村规民约,实施评分评比激励,让村民自我管理、民主监督。镇乡则按月、县里按季抽查,防止反弹回潮。
从试点效果来看,垃圾分类减量开展最好的村可以减少70%,普遍能够达到60%。按500人左右的村庄测算,可减少清运费1.68万元、处理费0.84万元。预计可延长市区填埋场使用期限近5年。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素质提高了,干群关系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变美了。
据了解,目前,金华全市累计已有99个乡镇、1819个行政村实施了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2015年,市区所有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以及全市70%的乡镇、50%的行政村,都要推行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