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呼吁重视农村面源污染
■常德晚报记者 谭明 李彦
[现状] 规模化养殖、乱施化肥农药成主要污染源
不可否认,农村养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但其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市人大代表万勇平在其提交的《关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建议》中,便提到目前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市人大代表苏群英则在其提交的《关于加大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的议案》中,进行了估算。她以每头(羽)猪、牛、家禽的日排放粪便量2.0kg、20.0kg和0.12kg计算,仅临澧县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就达到了26.14万吨。
种植业,同样也是面源污染的源头。不规范、不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造成了水体不同程度污染、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而不合理使用和处理地膜、直接焚烧农作物秸秆,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影响了村容村貌、土壤质量。
[探因] 技术推广乏力、选址不合理加速污染
万勇平认为,目前农村面源污染加剧,除了农村投入不足,缺少操作性强、适宜有效的农业面源污染系统防治措施,同时,生态种养、绿色植保、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清洁技术,受到农户散养、单户种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推广应用不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由“点”到“面”的难度较大。
而苏群英则认为,选址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她在建议中谈到,目前全市大部分养殖场并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选址没得到环保部门的认可,有的建在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有的建在居民密集区,严重地影响到了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活质量。
[建议] 合理布局、生态循环方能除“病根”
万勇平认为,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从农业生产源头控制,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他建议,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将畜禽养殖业发展为工厂化养殖,建立清洁标准化养殖场,变分散养殖为集中养殖,便于污染物集中治理。渔业要禁止投肥养鱼,种植业也要大力发展粮经结合型种植模式,重视优化各种传统粮经模式的品种结构,开展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挖掘增产增效潜力。
同时,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方式,市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此助推农技推广,指导科学生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