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四在农家”内涵 建设黔北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记者 汪志球 黄 娴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期间,实地考察了遵义县花茂村新农村建设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视察贵州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对丰富“四在农家”内涵,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 年以来,遵义市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发展为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品牌。就此,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
“四在农家”从基层来,回到基层去
记者:“四在农家”是如何发起并普及的?
王晓光:上世纪末,在改革开放和中央对“三农”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指引下,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罗家坡村民大力发展柑桔产业和猪、鸡、鸭等养殖业,使27户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后的村民,通过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争取上级补助支持等方式,自发地新建或改建房屋,硬化进寨道路、联户路和村民院坝,拉通了电、接通了程控电话、看上了有线电视,美化了居住环境,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2000年前后,余庆县了解到当时农民群众普遍有求富、求乐、求学、求美的强烈愿望,于是将农民的这一强烈愿望转化为工作目标,与群众一起把这一兴产业、学科学、倡文明、改环境的自发行为总结为“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并归纳为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感受得到的“五通三改三建”(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村宣传栏)创建内容,在全县广泛开展。
从2001年起,遵义市在试点推广余庆经验的基础上,把创建活动内涵拓展为“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在全市农村普遍推开。
“四在农家”创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记者:“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收到了哪些效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哪些有益探索?
王晓光:截至2015年6月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已覆盖全市241个乡(镇、街道)1680个村,新建或改造黔北民居38.46万栋,覆盖农户57.7万户、230.8万人,全市85%的农民受益。
201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267.47亿元,是2001年的3.2倍;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38.5亿元,拉动群众和社会投入255.89亿元,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201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65元,是2001年的4倍多;一大批创建点变成旅游景区。在创建过程中,全市各级党政干部转作风、谋发展、办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中央文明办有关负责人在遵义调研时这样评价,“遵义‘四在农家’,把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在了黔北大地上,把共产党好写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遵义市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积累了这样一些经验:一是党政引导、村组自治、部门联动、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二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尊重意愿、循序渐进的工作机制;三是财政补助、单位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资助的投入机制;四是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入户、群众自主的推进机制。实践证明,这些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实用,可操作性很强。
“四在农家”创建需要贯穿“五个发展理念”
记者:下一步工作中,你们还有哪些新的思考和打算呢?
王晓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市委专门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举办专题研讨班,下发文件,对创建工作反复研究、精心部署。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继续深化“四在农家”内涵,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一是为“四在农家”注入新内涵。在“富”字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山地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物流,大力推进农旅、文旅、体旅、商旅一体化。在“学”字上,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办好农民夜校,创新农民教育模式。着力培养观念新、知识新、品德优、人善良的新型农民。在“乐”字上,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办乡村文化活动,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农民法制教育,推动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在“美”字上,遵循自然环境美、传统文化美、现代时尚美、区域个性美、农村整体美“五美”标准,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新农村的时代特征。注重民风民俗传承,保护耕读文明、民族村寨等文化元素以及古路、古桥等历史环境要素。
二是为创建工作增添新活力。扎实推进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水利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改革最大限度激活农村资源潜力,达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三资转换”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的“三变”。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推动银行下乡入村,抢抓国家农发行授信遵义200多亿新农村建设贷款的机遇,积极主动争取贷款支持。引进第三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经营和管理,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市场化、商品化、景区化。
三是为扶贫工作安上“瞄准仪”。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早日实现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四是为高标准全覆盖推进打牢基础。以旅游景区的理念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确保大环境美、小环境优。启动美丽乡村“百村大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魅力独特的宜居宜业宜游魅力乡村,力争到2020年分别打造类似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的升级版示范点各150个以上。争取通过2―3年时间,实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横到边、纵到底。抓紧编制出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标准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创建工作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
五是为“六个小康”行动按下“快进键”。按照“市牵总、县统筹、乡实施、村管护”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和设计方案,建立科学稳定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小康房、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乡“最后一公里”;以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为时间节点,倒逼“六个小康”建设,早日实现各项建设目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