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旅游+” 潇湘“绿富美”
文/许春晓
美丽不能和贫穷同行。
“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5年10月,中国向世界作出承诺。
“在未来五年,湖南要实现全省59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掉帽子。” 2015年11月,湖南立下了军令状。
旅游注定和扶贫相遇。
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创造了“旅游+”十大精准扶贫模式,“十二五”474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70多万通过旅游业脱贫致富。
湖南人信心满满,预计到“十三五”末,“旅游+”将带动120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20%。
十大“旅游+”精准扶贫模式这样建设绿色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慈利县双云村
旅游扶贫模式 (整合优势发展)山水田园+历史文化+土家文化+特色餐饮
“脚踏两市四县、卧闯王屯兵四十八寨、望楚南第一胜景五雷山、接湘北小洞庭蒙泉湖源头”, 慈利县广福桥镇双云村有着令人艳羡的区位优势。
按照“整合部门资金、完善旅游设施、立足区域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依靠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全方位“包装”, 带动了生态休闲农庄、农家乐兴起,成为周边地区乡村旅游“一日游”集聚点。2014年接待游客3000多人,住村游客近1000人。
利用四大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位于武陵源、桃花源、柳叶湖景区中心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开拓市场;成立张家界市四十八寨研究所,利用闯王文化吸引专家学者寻访研究;利用“山、水、丘、平”自然风景形成景观;利用农舍、高山蔬菜、土家腊肉、木甑红米饭、自酿苦荞酒留住游客。
慈利县罗潭村
旅游扶贫模式 (依托世界自然遗产配套发展)特色园区+著名景区配套产业
紧邻张家界大峡谷、武陵源黄龙洞、宝峰湖,慈利县罗潭村守着美景受穷。
张家界市政府办公室驻村帮扶,按照“依托旅游扶贫、服务核心景区、建设秀美村庄”的发展思路, 正建设“五个一”(一条通村道路、一条步行游道、一组水利设施、一个旅游社区、一片特色民居)、建好“三个园”(桃花园、杨梅园、蔬菜园),打造全省山村旅游名村。目前,已筹措入账资金210万元,完成投资500万元,通村旅游道路、杨梅园、桃花园产业、特困特需周转房等帮扶项目已初见成效。
桑植县实竹坪村
旅游扶贫模式 (铸造旅游品牌助推发展)美丽乡村品牌+白族风情+民俗体验+特色农业
实竹坪村,白族村寨。紧挨八大公山、九天洞。
省旅游局联点扶贫的第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截至2015年3月,建设了白族风情园、白族风情街、大鲵养殖观光、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产业。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980元,获评湖南省“绿色村庄”,成为省级旅游名村;2013年荣获“中国美丽乡村”、“湖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古丈县
旅游扶贫模式 (典型示范区域发展)茶叶基地+商业+旅游线路+区域成片脱贫
古丈是歌唱家宋祖英的家乡,古丈毛尖、红石林、坐龙峡全国有名。
省委统战部联系扶贫古丈县双溪乡梳头溪村、断龙山乡坐苦坝村,充分发挥红石林、坐龙峡等景区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景区周边农民发展特色小吃、特色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带动近万农民实现了直接或间接就业。两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到4000多元,每村200多人脱贫。
“旅游+”扶贫模式示范,带动区域成片脱贫。按照“建一处景点、引一批企业、活一带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思路,形成了默戎苗寨民族文化旅游扶贫带、红石林景区旅游扶贫带、坐龙峡乡村生态游扶贫带、栖凤湖休闲娱乐旅游扶贫带、高望界休闲度假旅游扶贫带5个旅游黄金廊道,建成集交通组织、空间整合、产业集聚、形象展示等为一体的扶贫开发示范带。
武陵源区天子山镇
旅游扶贫模式 (突出文化特色发展)特色风情小镇+非遗传承+特色民宿+旅游系统经济
“揽天子美景、住土家山寨、品民俗文化”。躺在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怀抱的天子山镇是2015年湖南首批创建的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
除了无敌美景,土家文化是它的特色。于是向王天子文化被挖掘和整理,民居得到包装,每户最多5万元以奖代补,加上省民委保护民族村寨的奖励资金50万元,使20户人家主动变成了小青砖、雕花门窗等越来越“土”的民居或特色民宿。土家歌舞、十字绣、三棒鼓、围鼓、唢呐等学习班开进了学校和民居,不仅使小镇土家文化浓郁,一个“土家乖幺妹”织锦培训班,解决30多名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达2500元。
花垣县金龙村
旅游扶贫模式 (创意带动发展)规划扶贫+民族文化传承+活动营销+乡愁记忆
悬崖苗寨,云中金龙。它是全国第一个旅游规划扶贫项目的诞生地,是省旅游局+县政府+中合慧景旅游规划研究院,推动精准扶贫的典型。
规划引导精准扶贫,科学分析资源条件,充分挖掘潜在优势,形成旅游扶贫路径。完成乡道升级改造10公里,建成进组到户水泥路20余公里,修建悬崖观光栈道1.5公里。村民危房改造,农网升级改造。传承民族文化,形成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苗族文化文艺队,挖掘和保护原生态苗族文化、巴代文化、特色苗寨等文化,大力推广苗歌、苗鼓、苗舞(绺巾舞、接龙舞)、苗绣、苗族餐饮等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开展“悬崖帐篷节”等特色活动,目前“悬崖苗寨、云中金龙”已成为湘西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列入了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矮寨奇观旅游区
旅游扶贫模式 (依托大型项目景观综合发展)工程奇观(大桥景观)+门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
“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一座矮寨大桥通车,吸引无数人奔赴湘西,形成矮寨奇观旅游区。
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景区景观等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景区内寨阳、矮寨两个乡镇农民纯收入以年均20%以上速度增长,5年内,将达到8000元。旅游景区建成后,通过门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经营活动,预计7年内经营总收入将达到30亿元。矮寨奇观景区正力争2017年建成国家5A级景区。
保靖县吕洞山片区
旅游扶贫模式 (以点带面成片发展)电视传播+民族村寨+特色餐饮+家庭旅馆+土特产品商业+技能培训+黄金茶基地
2014年春节,湘西大山深处的吕洞村因湖南卫视连续七天直播火了。仅正月,吕洞山共吸引3万人来旅游,人们醉在原生态风光和苗家酸鱼酸肉里,为当地人带来了5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当年,全村减贫300余人,占贫困人口的20%。
保靖县吕洞山区连片精准扶贫的3个村有846户3464人,保靖县政府利用电视传播效益,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战略。投入20万元改造厕所;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石板路、特色民居,改造了观景台、祭祀台、大峰冲景区。500余栋特色民居修整一新,建成土特产品一条街,组建民间技艺表演队伍,组建旅游服务公司,扶持发展农家乐和苗寨家庭公寓各100户。开发保靖黄金茶3200亩,开发药材1100亩,培训人员,建成了夯沙乡保靖黄金茶展销中心,扶持组建了旅游、黄金茶等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景区保护巡逻队和吕洞山景区保洁公司。
花垣县十八洞村
旅游扶贫模式 (全面合作发展)乡村旅游联盟+跨区合作的猕猴桃基地+特色种(桃)养(鱼)采捕权拍卖炒作
有18个天然溶洞的十八洞村,典型苗族村,也是典型贫困村。
乡村旅游联盟先行先试,成立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负责对全村农家乐和住宿规范管理,编号管理,捆绑经营。统一接团、统一分流、统一结算、统一价格、统一促销。既防恶意竞争,又保证品质。通过土地流转,与花垣县苗汉子合作社股份合作方式“联姻”,建设精品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在花垣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建设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辐射基地。每户种植10株冬桃、10株黄桃,养殖300条稻田鱼,并将采摘权和捕捉权炒作营销,“113工程”使每户投资400元,3年后可实现创收近5万元。
现十八洞村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湘西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以劳务输出业为支撑的“旅游+”扶贫发展格局。
湘潭市韶西村
旅游扶贫模式 (依托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优化+龙头企业+农业开发+村民转化+乡村体验系统经济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市韶峰脚下有个韶西村,山清水秀却贫穷。
政府来了,解决企业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问题。企业来了,向村民提供群众演员、安保、保洁等工作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旅游局来了,指导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引进外来投资,建设“花海”项目。以奖代投,改造民居和美化庭院,发展乡村生活体验式旅游;扶持种养大户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引导村民种植大面积连片油菜,发展特色民宿、客栈,打造体验乡村生活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当地旅游局提供)
■声音
旅游扶贫
助力全面小康
湖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献春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贫困地区大都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实施旅游扶贫,助力全面小康大有可为。
旅游扶贫不仅可以使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逐步实现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的转移,从而增加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还可以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省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正成为我省脱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带动全省7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5%。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以武陵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大湘西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为抓手,依托武陵源、�山和老司城三大世界遗产资源,以张家界、�山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开发推出武陵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13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沿线覆盖的66个重点县(其中51个重点贫困县)的53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全省1000个以上贫困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到2020年,力争我省贫困地区接待游客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00亿元,全省旅游业带动1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占全省脱贫人口的20%。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实施旅游扶贫、助力全面小康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旅游部门、旅游行业的历史重任。全省旅游系统将把旅游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以实际行动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