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氹坑
�坑是儿时的记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印记。那时,农家的洗漱用水、果皮菜屑、残羹剩汁等生活垃圾就通过�坑消纳,沤制成有机肥料,既能肥自家的菜地,也能赚取集体的工分。
4月6日记者在安乡县安康乡仙桃村采访时,惊奇地发现了久违了的�坑。农户门前都挖了2米长、3米宽用水泥护砌的�坑,�坑旁边还配有垃圾焚烧炉,还有3个分类回收的垃圾箱。
“这个塑料瓶子、包装盒是可以回收的,要放在可回收垃圾箱里,厨房垃圾要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尿不湿、卫生巾要到焚烧炉烧掉,炉灰倒在�坑里沤肥。�坑里的肥料种菜插田,肥力好,种出的萝卜白菜又脆又甜。”说起�坑的好处,仙桃村的保洁员侯有田来了精神,“记者同志,你看我这些塑料瓶子、包装盒子,送到村里各个超市换洗衣粉、肥皂、油盐、洗洁精等日用商品,垃圾只要综合利用,也是农家一宝啊!”在村头的综合商店里,店老板拿出村里农户3年来的花名册,上面记满了村民可回收垃圾换商品的明细。
记者随侯有田来到村民金佑香的家里,他熟练地打开她家的垃圾桶,将可回收垃圾清理出来,见金佑香的垃圾分类还不够精细,他一边向金佑香讲解如何分类、一边讲解那些垃圾细分之后还可以卖钱。侯有田告诉记者,他今年68岁了,当保洁员收垃圾已经有4年了,天天在垃圾桶里“淘金”,越干越有味。“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很好,充分利用了资源,群众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现在我们安乡县农户家四周,已经看不到乱丢乱弃的垃圾了,农村环境整洁了,我们农村也像城里一样干净卫生了。”
在安康乡向阳村三组,村民胡金海告诉记者,“我家现在插田、肥菜都是用�坑里沤制的有机肥,基本不用化肥了。”今年62岁的胡金海家有2亩田、6亩地。他说,因为自己的烂菜叶比较多,有时候�坑一天就能填满,垃圾全部利用起来,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肥了田地。
胡金海告诉记者,安康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之所以闻名全市,“垃圾乡长”李罡功不可没。“你看,这就是垃圾焚烧炉!”胡金海指着自家门前�坑边的一个带盖圆形炉子说。“可别小看这个炉子,是我们乡长李罡发明的,还获得了专利呢。”记者随即采访了安康乡乡长李罡,国家专利局的证书上清楚地证明了他发明了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垃圾乡长”的雅称也在村民中叫开了。
李罡告诉记者,他是地道农村娃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几年前,他看到农村垃圾遍地、臭水横流,深感农村垃圾不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他了解到大型的焚烧炉可以集中处理生活和工业废弃物,于是就萌发了发明小型农村垃圾焚烧炉的念头。
“普通的焚烧炉燃烧垃圾很不方便,下雨天垃圾被淋湿,刮风时垃圾漫天飞舞,而且不能完全燃烧。”于是,2013年3月,他开始研究设计有盖式垃圾焚烧炉。
开始,李罡设计了一个方形焚烧炉,造价需要200多元,他觉得成本过高,便反复地琢磨、研究。经过2个多月试验,一个包括炉体、炉盖、出料口、炉桥支撑脚、排烟口、进料口、炉桥孔和炉桥的圆形焚烧炉终于诞生,并在安乡农村迅速推广。
记者了解到,安乡县是湖区县,人口密集,垃圾量较大,垃圾清运成本过高,垃圾填埋场达不到生态处理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安乡县为此逐步改变垃圾处理模式,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减量、科学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采取“三个三分之一”分类处理模式,即三分之一左右的垃圾实行沤肥处理,三分之一左右的垃圾实行回收处理,三分之一左右的垃圾实行焚烧处理。
户户挖热水坑。安乡县利用湖区群众挖�坑沤肥的习惯,号召每家每户挖�坑,还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每个奖励80至100元。目前,全县已投入800余万元,挖�坑13.1万个,农户覆盖率达到100%。
村村设回收点。各村部利用废旧村部、废旧小学教室,或者租用农户闲置房屋,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点。按照“村级主导、市场运作、上户收购、定期兑付”的方式,废品回收点做到了废品应收尽收,有害垃圾由废品收购员收集,县里统一处理。目前,全县255个行政村均设立了再生资源回收点,户覆盖率达到100%。
户户配焚烧池。全县投入300余万元为每家每户都配一个焚烧炉(池),农户覆盖率达80%。
小小的�坑每天都在消纳安乡农村的废弃物。过去安乡农村“脏、乱、差”,如今变成“美、靓、洁”。老百姓很认同政府的做法,用侯有田的话说:“安乡县农户家家有�坑、户户有焚烧炉,垃圾分类处理搞好了,房前屋后整得索索利利,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人都舒服些�!”常德日报 徐德清 易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