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坪村的新发展
2月20日清晨,桃源县青林回维乡老官坪村的山里人声鼎沸,早起的村民正在开荒栽植柑橘,热闹的场面消融了料峭春寒。村支书彭保平额头沁出汗珠:“得赶在寒流前把第一批橘苗栽下去。”
一直以来,烟、稻是老官坪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鼓励发展庭园经济时,村里一度种过柑橘,但村民习惯“烟-稻”连作,对产业调整不热心,培管不上心,加之大实蝇危害,柑橘逐渐消失。村主任程继春介绍,到2016年,全村柑橘树不到30株。
对一个资源相对贫乏、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习惯根深蒂固的传统农村来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新一届老官坪村带头人在思考,村民在期待。
2015年上任伊始,彭保平从班子建设入手,凝聚共识:心往一处想,引导村民转变“烟-稻”连作方式,修复耕地、提升地力,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线;劲往一处使,发展一个新产业,谋划一条新出路。老官坪村东邻桃常主干公路,北接桃源柑橘主产乡,有一定交通区位优势,能不能发展柑橘加工业?彭保平把目光投向省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湖南省辣妹子有限公司。有人担心老官坪村并非柑橘产地,“村企合作”缺乏基础。彭保平却另辟蹊径,走“村企融合”路子,建一个柑橘加工车间。2015年,彭保平带着想法,先后5次前往辣妹子公司商谈,终于争取到年产7000吨的橘瓣罐头加工订单。“争取订单只是第一步。”彭保平说。紧接着,由村支部牵头成立柑橘加工合作社,投资50万元建成2200平方米、日加工60吨的橘瓣罐头加工车间,由公司培训合作社加工技术、统一质量管理和品牌运作,2016年10月投入生产。
“加入合作社,农闲时到村里的工厂上班,一天15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以前连想都不敢想。”村民黄爱云开心地说。合作社尽量吸纳贫困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前者优先安排到劳动报酬高的岗位,后者安排到劳动和技能强度低的岗位。对村里的安排,71岁的彭银成老人十分满意:“俺两口子都安排进了工厂,一天赚个八九十块钱没问题。”
一业兴百业兴。加工车间运转的同时,果品购销、产品运输等关联产业也发展起来。去年工厂开工3个月,加工成品2000吨,橘皮销售收入20万元,解决150名村民就业,合作社实现分红28万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
初战告捷,彭保平没有止步,又思考着把闲置的“四荒”地利用起来,建设柑橘生产基地。有了思路,还需要典型引路。2016年,老官坪村最热门的话题,除了建工厂,首推村民赵丙山的5株柑橘树。据介绍,赵丙山无意中留存的5株柑橘树,去年产量1800多斤,卖给加工厂净赚了1100元。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村里顺势而为,去年底,村支两委分头到组到户摸底调查,统计面积,联系橘苗,邀请县农业局柑橘专家进村举办柑橘栽培与培管技术培训。
眼下,正是栽植柑橘的好时节,老官坪的目标是两年内发展柑橘2000亩,今春栽种800亩。说起产业发展前景,彭保平充满信心:“种植柑橘,调优了粮经产业结构,农民增收多了一个途径;实行‘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订单销售’产销模式,是打造老官坪村‘一村一品’升级版的现实选择;更实际的是,加工原料数量和质量有了保障,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利润空间,集体、合作社、村民多方受益。”本报记者 姚懿容 通讯员 刘桃林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