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同步 建设美丽乡村
——安乡县大湖口镇江北岗村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一条条整洁的马路,一排排靓丽的风景树,一盏盏时尚的路灯,一幢幢漂亮的民居,人们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公园小区。清澈的河水了长满了丝草,河边,休闲的群众正在静静的垂钓,时不时的从水里钓上一条野生鲫鱼来,钓者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里是位于大湖口镇的江北岗村,江北岗村是2016年由以前的花林村、长岭村、江北岗村三村合并而成,集雨面积8229亩,总人口4524人,是安乡县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近两年来,江北岗村以“四化(农业生态化,环境整洁化,建房规范化,农村靓丽化)”为抓手,坚持用“四个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016年,中央新闻频道以“稻田里的合租客”为题,报道了该村稻虾、稻鳅、稻蛙立体生态混养模式。
一、群众意识同步提高。村里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将村规民约发放的每家每户,同时在村广播了进行播放,村支部书记对条款进行逐条解释。通过近两年来的推广运行,江北岗村的群众形成了三个意识。一是环境整治意识。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村里定期进行最清洁户评比活动,在村广播会上进行宣传点评,村内群众自觉养成人人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二是生态保护意识。村里成立了治安联防队,除维护村内的治安外,还对村内捕鸟、捕蛙、捕蛇、电打鱼、养殖污染等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打击教育。这几年,村内蛙鸟鱼明显增多,基本消除养殖污染,村内生态得到很好的保护。三是群众自建意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村群众在村庄规划建设上出点子,在基础建设上出资金,在公益事业上出劳力,在招商引资上出人手。据初步统计,该村自去年合并以来,群众共筹资20万元用于修建硬化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的引导下,该村群众自主建设美丽乡村已蔚然成风。
二、宜居环境同步建设。一是村里全面推行生活垃圾“三个三分之一”的处理模式。落实了环卫设施“三配套”,村里每户居民都配备了沤肥池、收容器和焚烧炉,群众自觉将能够沤肥的青菜叶、剩菜剩饭放入沤肥池进行沤肥;将少烟的废纸片、树枝树叶进行焚烧;将能回收的废品放入废品收容器进行回收。通过群众自觉的对生活垃圾科学分类处理,基本做到了农户垃圾不出户。二是村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到合理的利用。村内设有一个废品回收点,为农户设立了“绿色账户”。村民按照有毒有害废品、玻璃废品、塑料废品、铁质废品等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废品回收员定期上户回收,并登记台账,将农户出售废品的钱存入农户的 “绿色账户”,用于抵扣当年的卫生费,多余部分可在村里的超市换取商品。回收到回收点的废品再通过回收员进行精细分类,到达一定数量后通知县回收公司统一调运。去年该村在废品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共出售废品1.2万余元。三是对村公共区域卫生进行不间断维护。该村没有聘请专职保洁员,村组织将聘请保洁员的费用发给包组干部,增强包组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包组干部利用就近方便的优势,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全天候保洁。正因为村里三个垃圾处理措施得当,村内环境卫生得到很好的维护,村内基本不见垃圾。
三、基础建设同步推进。2016年,该村通过引进建设项目,引进老乡投资,群众自筹自建等方式共筹集建设资金10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村目前共硬化道路25.5公路,硬化路通组率90%,通户率75%以上;去年疏浚沟渠20公里,沟渠通畅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在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该村还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绿化美化相结合。该村以新硬化公路、新疏浚沟渠为重点,进行绿化建设,栽种红叶石兰、小叶香樟、桂花树等风景树木45.5公里,公路、沟渠两旁绿化率100%。栽种的同时注重树木的管护,对风景树进行整理造型,让公路、沟渠与风景树有机融合,形成水乡独特的公路、沟渠风景线。二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在沟渠建设的同时,坚持管养同步跟进。沟渠内的丝草、菱角、茭白、菖蒲等水生作物让其有控制的自然生长,即净化了水质,又为野生鱼类生存繁衍提供自然环境;沟渠除草禁止使用化学药剂,避免影响水质,破坏生态;常年开展禁止电打鱼、捕蛙、捕蛇、捕鸟“四禁止”活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三是与美化亮化相结合。在公路沿线集中居民区全部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栽种风景树和花草,去年共安装路灯100盏,太阳能路灯组覆盖率达到70%。在公路沿线规划集中居民区,已集中规划建设风格一致、楼层全部为两层, 20户以上的农村别墅区一处。鼓励群众拆除封闭式围墙,改用风景树、果树和艺术围栏做围墙,自主建设美丽庭院,目前该村的美丽庭院达到了10%。
四、农业产业同步发展。该村将产业发展做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来抓,全村已流转土地30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40%。已发展了稻田养虾、绿色蔬菜、荷花立体种养三个特色产业。2016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一是引进龙头促发展。2015年,该村与县农业龙头公司合作,流转土地900亩,发展稻田+小龙虾、青蛙、泥鳅立体生态养殖。2016年,该村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总产值达到500万元,为我县发展稻田+立体种养模式开了先河,中央新闻频道进行了报道,2017年该村稻田+模式发展到近2000亩。二是培养主体促发展。村里成立了水稻、棉花、水产、稻田+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400余户,发展面积3000余亩,注册农产品商标1个。三鼓励大户促发展。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原则,村里共发展种养大户12个,规模都在100亩-200亩,其中有3个正在申报成立家庭农场。大户以发展稻田+、荷田+立体生态种养为主。水田立体种养模式,即有效的利用了水乡水资源,充分发挥水乡特色,做活了水田文章,同时立体种养又促进资源利用最优化,农业效益最大化。(张先惠)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