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戴帽换“唐装”
早就听闻津市有个药山村,村内有一千年古寺——药山寺,山下有一古韵盎然、清雅质朴的唐风小镇,9月13日,阳光明媚,秋风阵阵,记者一行从市城区出发,慕名前往药山村,领略唐风小镇的风姿。
药山村位于津市最南端,属药山镇管辖。从太阳山上高速,在二广高速药山寺出口下高速后左转,经过238省道,沿着乡间小路前行,约莫40分钟,记者一行便到达药山村。一路上,两旁丘陵起伏,一排排栾树开满浅黄色的小花,有的已变得淡红,浅黄淡红相交融,层层叠染,引人入胜。
刚进入药山村集镇,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息便迎面扑来:朱红色的窗檐映衬着白色的墙壁,白墙﹑灰瓦、雕窗,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实施“穿衣戴帽”集镇建设,街道两旁的民居小楼大部分已换上“唐装”,置身其中,宛若穿越时空,来到了大唐王朝。行至街道尽头,同样唐朝风格的村部矗立在宽敞的广场,屋前是蘑菇形状的亭子,左边是一大片玫瑰园,朵朵深红,娇艳欲滴。
“药山村相传因盛产药材而得名、以救汉光武帝刘秀而著名、以唐高僧惟俨经论东渡而驰名,村里的药山寺据考证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2012年药山村被省小城镇办评定为省级名村,2014年被确定为津市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来到村部,村干部钱正中热心地向我们介绍。
药山村是药山镇的中心村,也是以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美丽示范性村庄,结合地域特点、自然资源等条件,按照打造“天下药山、唐风小镇”的高端定位,药山寺启动了改扩建工程,投入数千万元启动了竹林禅院建设,津市市委、市政府整合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对寺院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为完成一系列基础配套建设,各级财政投入200万元修建了占地5000平米、融村级综合服务站与村民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广场,铺设人行道,栽植绿化树苗,修建2个污水处理池,1个污水处理站,投入近400万元硬化组级道路21公里,新修村级公路22公里,并以“穿衣戴帽”的方式进行了高标准的民居改造,统一唐代风格。
“药山村目前旅游规划面积为7.68平方公里,其中药山寺核心保护区为2.9平方公里,今后,我们村将以旅游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唐风、禅意、生态、高端’为景区定位,充分发挥村区域优势,打造4A级国家旅游景区。”钱正中介绍道。
禅宗文化增“唐韵”
药山村是一个极具“唐代韵味”的宗教特色文化小镇,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的药山寺相传便是唐代古寺。据介绍,药山寺又名慈云禅寺,历经千余年,是禅宗南宗派寺院,由唐代著名高僧惟俨开创,信众曾遍布东亚、东南亚,是湖南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从村部出发沿南山路西行,一路环山而上,层峦叠嶂,林木葱郁,行驶数分钟,我们便来到了药山寺的禅修中心——竹林禅院。
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左侧的东冲湖随着秋风泛起层层涟漪;右侧竹林禅院中,唐式风格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色竹海中,从远处眺望,若隐若现,静谧幽深。
竹林禅院距离药山寺约3公里,平日常邀请国内外资深法师前来讲课,以“生活禅”为修行目标,吸引了许多习禅之人前来学习。
为延续千年宗教文化,药山村开展了药山寺改扩建工程,以“宁静的国际禅修中心”为建设目标,修建了宗教活动区、禅修生活区、生态农业区、李翱书院、国际交流中心等。
曲径通幽处有一小亭,曰“半工半读亭”,我们走进亭中小憩,面朝湖水,背靠竹林,坐上石凳闭目静思。顿时,世事、杂念、尘嚣、烦恼荡然无存,心底的尘埃仿佛一洗而净。
这里果真是一个读书的绝佳场所,更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在亭子里“静养”,离开竹林,采访车在乡野间的水泥路上轻快地行驶,时而穿过一座茂密的树林,时而经过一片碧绿的田野,时而越过一块低矮的丘岗,时而又与一汪清澈的湖水擦肩而过。林中,不时有鸟雀飞过;路边,偶尔可见趴在草地边吃草的牛儿。
离药山寺不远处,有一座月亮山,为了配合竹林禅院的建设,今年来,津市投入150万元修建了一条月亮溪生态水沟,潺潺溪水流过石板桥,数棵水杉溪边相依,成片稻田正泛着金黄,一位衣着朴素的村妇正蹲在水沟前清洗衣服,童年对乡村的美好记忆浮现在眼前……
三大产业现“唐势”
“药山村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同时拥有福田米、油牡丹、中草药三大产业,来势好,呈现出跟唐代一样的繁盛势头。”回到村部,钱正中继续向记者介绍,言语之间流露出许多自豪。
自2013年开始,药山寺先后流转当地村民土地300亩种植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以自然生态的方式,种植福田大米,既帮助附近村民增加收入,又体现了药山寺对农禅生活的实践。
“这几年来,我家2.4亩土地流转给药山寺,平日里就帮助寺庙管理生产,收入增加了许多,同时我还研习佛经,生活很幸福。”药山村12组村民钱育才说。
80亩中草药基地是由津市市中医院投资的项目,结合药山种植中草药的历史与经验,以自给自足的方式为中医院提供中草药材料。
结合旅游观光与农业发展为一体的优质项目500亩油牡丹示范基地已经签约,只等水稻收割完毕便开始播种。
为了满足药山寺的发展空间,村里投入20万元修建了公墓,将药山寺附近的200多座老坟迁至公墓,鼓励老百姓进行殡葬改革,前不久,80多岁的李葵香老人去世后,便葬到了公墓,为殡葬改革开了个好头。
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村里的农家乐也日渐增多。村民钱本孝就依靠经营土菜馆,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今的药山村已经脱胎换骨,药山寺的禅宗祖庭融自然与生活为一体,药山脚下的唐风小镇正在孕育生长!
记者相信,唐风吹拂下的药山小镇明天会更好!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