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城头山镇万兴村建文化礼堂促民风向善
本报记者 田继舫 通讯员 刘杰
前不久在津市召开的常德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澧县城头山镇万兴村党总支书记周怀金作了题为“用好村级文化礼堂促进民德民风向善”的典型发言。会议开始前,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万兴村的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对该村的做法赞赏有加。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万兴村村支两委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两促进,通过新建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来培养文化软实力,使村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促进了民德民风向善向好。
顺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万兴村地处澧阳平原腹地,紧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彭头山古文化遗址、余家牌坊旁,耕地面积5200亩,有21个村民小组805户3588人,党员112名。
作为常德市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几年来,万兴村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硬化村道13公里,整修沟渠5800米,绿化村道4200米,建成沼气132户,安全饮水实现100%。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但农闲时村民除了打牌却不知道干什么,妇女晚饭后想跳舞却没有地方,孤寡老人不知道怎么解除孤独,留守儿童不知道怎么才能愉快地度过周末、假期……
村民也想美、也想玩、也想乐,也想享受城里人的文化生活;留在家里的有期盼,待在外面的有牵挂。了解群众的诉求,是村党支部必须找准的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民心通党心,这些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让村支两委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上了议事议程。通过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村里决议在“软文化”上下“硬功夫”,兴建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
动用各界力量搭建文化的平台
万兴村按照“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的设计理念,决定筹资100多万元修建万兴文化礼堂。
2013年,万兴文化礼堂开始谋划建设,当年翻修了老村部,奠定了文化礼堂建设的基础。然而,1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对于村里来说是不小的数目。
开弓没有回头箭。村支两委主要从3个方面筹措资金:发动本村有识之士捐款;争取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等职能单位的项目资金;向群众及社会各界募集。
2014年,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画廊、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三堂等项目设施。文化广场包括露天舞台、篮球场、健身区,占地1200平方米。文化礼堂建有“三堂三室一中心”,三堂即会堂、讲堂、孝堂,三室即图书阅览室、艺术室、广播室,一中心即文化养老中心,总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文化画廊分村史廊、百姓廊、关怀廊、成就廊、励志廊、模范廊、艺术廊、寿星廊、文明廊和村务廊,总长150米。在村文化礼堂外墙,村里喷刷了“二十四孝”图片。在文化广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上宣传墙。每个文化画廊展示的是万兴的历史、万兴的人和事,特别是在好人廊和励志廊里,村里把村民评选出的11名道德模范、26名能人的事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推介。就这样,万兴村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道德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开展各种活动引领民风的向善
精神文明建设靠文化引导,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万兴村的村民渐渐形成自觉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环境优美、家庭和睦、邻里友爱、尊老爱幼等都能直观地体现。
村里在加大宣传和建立奖罚机制上实施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每年,村里都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卫生标兵户、好公公、好婆婆、好丈夫、好媳妇等活动,不断引导民风淳朴、人心向善。
近几年来,万兴村用“文化养老”,让村里老年人排解孤独、集中娱乐,同时传播政策精神、消弥邻里矛盾。村里每个月为村民免费放映2场电影,邀请大鼓民间艺人每周一、周四为群众表演,每季度开展一次“送戏下乡”,春节团拜、闹元宵、清明祭祖、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庆日,村里都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村民的红白喜事都在村文化礼堂免费操办。每天,前来文化广场锻炼、休闲的村民上百人,并吸引了南阳村、陶家村等周边的村民前来参加,促进了邻里和睦,丰富了农村文体生活,培育了新型农民。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