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80后带出“种粮军团”
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杨雄春
名片:
蓝山县同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昌军,副理事长吴楠、封敏林通过努力,从“门外汉”成为种粮大户。他们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出120人、流转1.8万亩耕地的“种粮军团”。
故事:
春耕在即,蓝山县同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昌军从长沙学习植保飞机遥控技术回家,就立即为联系今年的水稻种和农机供应忙开了。
陈昌军1984年出生,2002年南下广东打工,2006年月薪已达5000元。“可还是抑制不住创业的冲动。” 陈昌军说。
2009年初, 陈昌军回到老家蓝山县毛俊镇牛路脚村流转160亩耕地,种植水稻。
从没种过田的陈昌军,让自己聘请的工人一步步推着走:“陈老板,该下水稻种了”、“陈老板,要犁田了”……
当时,陈昌军只有6万元积蓄,他天真地认为:“种田能投多少钱?”没想到,两个月钱袋就见了底。他只好四处借款。
这一年,陈昌军赔了,借钱给工人发了工资。
痛定思痛,陈昌军积极参加培训,认真琢磨,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2013年,他流转耕地1400亩,向国家销售稻谷140多万公斤,纯收入70多万元,被评为2013年“全国种粮售粮大户”。
2013年12月,陈昌军联合80后种粮大户吴楠、封敏林成立了蓝山县同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农机或资金入股,实行农资统一团购、统一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农机统一调配,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会员节省成本每亩150元至200元。
“成立合作社后,就没有了休息时间。我们得对大家负责。”陈昌军对记者说。为选好水稻良种,3个人经常自费到省农科院向专家请教,两年挑选的水稻品种亩产都在1000斤以上,销售价高于市场上其它品种0.3元/公斤。
去年9月,3个水稻种植区突发叶稻瘟,用药效果不明显。他们带着技术员一周守在田间攻关,解决了难题。吴楠和封敏林却病倒住进了医院。水稻收割季节,他们一天要接听上百个电话,全力调度好农机,做到农机不闲,会员不愁。农机坏了,他们赶去维修。农机手请假,他们二话不说,顶上。“一个月我们至少瘦10斤。”吴楠说,“可看到大家有了好收成,我们觉得值!”
在他们的带动下,合作社从成立之初会员12人、农机15台(套)、流转耕地2000亩,发展到会员120人、农机260台(套)、流转耕地1.8万亩。
“别看他们年轻,跟着他们干没错。”该县塔峰镇社门村46岁的陈延卫佩服地说。他以前开大巴车跑客运,2013年加入合作社,流转400亩耕地种植水稻,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
“现在,种田还是年轻人行。”塔峰镇高阳头村65岁的“田把式”胡正清2014年加入合作社后,种田从10亩增加到200亩,纯收入12万元。
目前,陈昌军、吴楠、封敏林正为建大米加工厂的事奔波。他们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通过深加工,合作社的稻谷可以增值20%。我们还力争3年内创省驰名商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