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政协优秀委员易蓉
常德日报记者 焦阳
“当好一名委员不止是发好言、建好议,更重要的是要带着一份责任到基层去,到现场去,去用眼观察、用心体会,这样才能将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地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责任。”2015年12月27日,市政协委员易蓉在介绍自己多年来的委员经历时说。
一直以来,易蓉也是按照自己的话这样做的。来自安乡的她,自小生活在农村,是从湖泽水乡里走出来的孩子,对待农村,易蓉有着特殊的感情。
2014年,易蓉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民主监督小组,那年她所在小组的任务是对我市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民主监督。当自认为对农村熟悉的她来到村里后,发现眼前的农村和印象里的农村不一样了,村部前的广场不再是泥泞不堪,而是光亮的水泥地,房前屋后也不再是垃圾遍地,垃圾入桶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可易蓉发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改变的同时,不少村民的精神生活依然没有转变。本来是为村民健身所建的健身广场,没有人使用,本来是给村民跳广场舞的音箱,也从来没有人使用过。这是为什么?易蓉和其他委员一开始很不理解,通过连续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他们发现设施改善了,可人们的主体意识还不强,还没有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主人,相当一部分村民甚至认为这些基础设施是领导的“政绩工程”,与自己关系不大。
另一次,易蓉和几个朋友听说鼎城区有一家农家乐不错,周末便相约开车前去游玩,可到了地方后,眼前的景象让易蓉大失所望。“水泥修建的房子,上面写着‘某某酒店’,豪华的装饰可以媲美城里的高档酒楼。”在易蓉看来这不是农家乐,只是把酒楼从城里搬到了乡村。
通过两件事情,易蓉觉得美丽乡村的建设不能光有硬件,不能光讲投入,还要把精力放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上,在开发过程中更要注重对乡村风味的保留。
为此,易蓉在2015年2月与政协委员史学军联合撰写了一份《关于增强“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造血功能的提案》,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出建议。其中,易蓉建议到,为解决村民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不够的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宣传力量,比如利用媒体对办得好的美丽乡村示范点进行报道,推介经验,同时让广大村民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建设家乡的乐趣,提高村民的主体意识。
此外,易蓉还建议,美丽乡村要以“乡村”为本位,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指导,尤其要注重对规划的统一。比如,不管是修房子、治屋场、种树甚至插篱笆,都要有“乡村风味”;茶山、桃林、渔场等项目的建设都要因地制宜,要符合当地的地理文化特色和内涵。同时,还要注重对各地不同的传统民俗的挖掘和保护,常德各地的地方戏曲、渔鼓这些有着丰富文化历史和传承的事物,是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利用好、开发好、保护好。
正是去看、去听,让易蓉在担任政协委员一职中,不断从身边寻找建言献策的线索。2015年5月,易蓉发现在市城区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瓶装燃气销售网点,而这些网点大多位于居民区内,安全上存在很大隐患。为此,易蓉撰写了《市城区瓶装燃气销售网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社情民意,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项整改行动。
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履职,易蓉一直告诫自己,要把政协委员当称职,这两个条件必不可少。她告诉记者,她为政协委员这个头衔所做的努力,并不仅是把履职看做一份荣誉,更多的是对于责任的担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