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特派员徐兆林与果农的故事
本报记者 曾玉英 通讯员 黄圣华
4月4日上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桃花广场桃花盛开,60多种桃花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在广场一角,一群市民正围着一对农民父子抢购苹果柚。
“好吃,好吃,多买几袋!”看着金黄色的苹果柚,果形漂亮,尝起来水分充沛,香甜润口,市民彭女士一个人就买了4大袋。
这对卖苹果柚的父子,就是澧县复兴镇的农民宾定坤、宾郑宇。这几年,宾定坤靠种植苹果柚发了财,在外工作的儿子也回到农村,和他建起了“定坤家庭农场”。他们和乡亲们一起逐步将苹果柚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复兴镇的苹果柚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产值过亿元。复兴镇的苹果柚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复兴镇因此成为中国“苹果柚之乡”。今年,宾定坤嫁接的70万株苹果柚幼苗销往周边湖北等地,新发展种植面积1万余亩。
“我们能在这里推销苹果柚,都得感谢徐教授。他不仅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提高苹果柚品质,还为我们送肥料,送农药,帮我们进行品种推广,还在销售上帮我们想点子,可不,这连续3个周末,我们在桃花广场就卖出了上万斤苹果柚。”面对记者的采访,宾定坤连连说出了对“徐教授”的种种感激。
原来,宾定坤口中的“徐教授”,就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农经系副教授徐兆林。
宾定坤和徐兆林结缘,还是2008年宾定坤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技术培训时,徐兆林恰巧是授课专家之一。下课后,宾定坤向徐兆林提起了他们镇里的特色品种苹果柚。说这种特别的水果酸甜可口水分足,在澧县种植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很多人都认为是普通的“泡子”,5毛钱一个都没人要。他想请徐兆林去考察考察,找找出路。
徐兆林一听就来了兴趣,决定一探究竟。2009年,市里派驻科技特派员,徐兆林带着近30年的水果研究经验,毫不犹豫地去了复兴镇。
培育一种新品种不容易,少则10年,多则20年,徐兆林看好苹果柚。花了一年时间,徐兆林对苹果柚品质进行科学分析鉴定,给出了该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产量高,亩产可达5000公斤左右;口感好,水分充沛,香甜润口;耐贮藏,常温下可保鲜6个月;效益好,成本每亩才千元,预测将来可达到8-9元/公斤。
评价一出,宾定坤重燃希望,乡亲们纷纷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来,复兴镇党委、政府也将苹果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来培植。徐兆林提出,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他亲自给果农们上公开课,要求果农按照生产规程进行操作;施用有机肥,注意壮果肥和花前肥施用比例,每年用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果面不光滑、大小不均、疯长树不挂果等问题一一得到专业解决。
有了科技的支撑,现在,苹果柚的品质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外形也一年比一年漂亮。去年年底的果子,放到现在吃,甜度更高,口感更好。而其他的蜜柚、沙田柚等品种,现在基本退出市场,苹果柚正好弥补了当前市场上柚类的空档,价格也提升了不少。
几天前,宾定坤将2万公斤苹果柚发往新加坡,同时还出口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阿联酋、越南等国,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3月下旬,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内桃花盛开,前来观赏桃花的市民一茬接一茬。看着如此热闹的场景,徐兆林心生一计,何不趁此机会,将苹果柚向市民进行推广?徐兆林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3月25日,宾定坤和儿子一起,拖了满满一车苹果柚,在桃花广场摆起了销售点,连续几个周末和节假日,前来购买苹果柚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的有机肥施了多少?”
“一亩200公斤。”
“那还少了点,再加100公斤,多施有机肥,果子更好吃!”
4月5日,宾定坤临走时,徐兆林仍不忘进行技术指导。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