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棉能手彭逢炎的环保观
安乡县安障乡福昌桥村2组的彭逢炎今年69岁,和老伴承包了6亩多地,早些年种棉花,近两年由于棉花价格影响,部分改种其它作物。
彭佬种棉花可是当地能人,年年棉花亩产在500斤以上,个别年份700多斤,他种棉花不但注重产量和质量,还注重环保,在施肥、打药、除草上还有一套讲究。
彭佬棉地除草很少用除草剂,每年先栽完棉花,等棉花返青后再除草,除草时结合培蔸、疏沟和施肥。用他的话说:“我的地不多,除草完全可以人工除,现在草胺磷用多了,水质都变差,三十年前沟里水能喝,现在洗衣都不行了,我们种田人能减少污染就尽量减少污染”。他第一次除草是在棉花移栽后一周左右,这时棉花已经活棵返青,全田人工除草,除草时疏通三沟和培好蔸土,棉垄上距棉株10厘米处开二条小沟以备施蕾肥用。第二次除草是在第一次除草半月后,这时棉花刚进入蕾期,在事先预留好的二条小沟中撒下蕾肥,在垄中开条深点的沟,开沟的土向两边小沟覆盖,刚好把肥料盖住,这条沟留着施花桃肥用,同时清理下三沟和杂草。第三次除草是在蕾肥施下20天左右后,这时棉花刚进入花桃期,结合施花桃肥,在垄中预先留的中央沟里撒下花桃肥,同时结合疏沟、除草把肥料盖好。
彭佬的棉地施肥很少撒施,他说:“肥料撒施不划算,一是浪费大,二是肥料随雨水流失后污染水质,棉花需要什么肥,我就给它什么肥,需要多少就给它多少,我听农技部门的指导,大部分肥料都是使用测土配方复合肥”。他用的测土配方复合肥,肥效期长且肥效好,后期补施盖顶肥几乎都是结合治虫喷施叶面肥,这样减少了肥料的流失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植棉考虑环境问题的农民并不多,我们能够通过宣传发动,鼓励农民在农事操作时,考虑环境问题,彭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和重视。(雷弦)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