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育晚:10年“绣花”绘锦图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袁晓晖
“这个占地400亩的油溪桥庄园开业后,每年可以给我们村集体经济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呢!”7月18日,在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村民们正在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的带领下,边开展庄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边憧憬着未来,脸上绽开的笑容比山脚下的荷花还艳丽。
“有女莫嫁油溪桥村,一年四季只喝西北风。”这是10年前油溪桥村的真实写照。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油溪桥村,在彭育晚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
2008年,彭育晚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村支两委班子下手:实行村组干部工资绩效改革,取消会议开支和误工补助;设置党员干部公益事业捐款筹工公示栏,开展党员干部公开承诺、结对帮扶活动;把村支两委人员、党员、组长和协会会员全部列入评比考核之例。
以前村里开会,迟到的、缺席的干部,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敷衍过去。现在不行了,迟到3次以上,他们的工资就要大打折扣。
“为老百姓办实事,就要办到制度上,办到心坎上。”彭育晚说到做到。
村干部的工作表现,全都明明白白、一项不落地记在一本管理册子上。年终,管理册子一翻,村干部的德、能、勤、绩一览无遗。他们的考核,也全凭这本管理册子“说了算”。一本小册子杜绝了村干部耍“花架子”,把全村凝聚成了一家子。比如,一项绿化任务交给你的同时,一张表格也会送到你手里。植多少树,成活率达到多少,明明白白,验收合格得满分,不合格按照规定扣分。
严以要求,首先要以身垂范。最难办的事、最辛苦的事、最急切的事、最得罪人的事,彭育晚总是一包到底,像一头“犟牛”一样,不干好绝不罢手,绝不转嫁压力和责任。
有了这么一位以身作则、一心为公的领头雁,村干部和村民心中的“小九九”自然而然就烟消云散了。
村里修路要占用土地,被占地的村民说:“方便大家的好事,需要占用哪片尽管拿去。”村里要搞建设,大家积极性总是很高:“啥时有需要,我们啥时到位。”一句话,只要是村里的决定,村民们都自觉遵守、积极参加。
几年间,油溪桥村修通了公路,建起了饮水工程,美化了家园,绿化了山头,疏通了河道;开发了水蜜桃、柚子、脆枣、猕猴桃等经果林产业2200余亩,发展水产养殖300亩。同时,彭育晚还牵头成立油溪桥村旅游服务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农民合作社4个,安排再就业人员80余人,创收200余万元。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产业不断发展,彭育晚又开始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严禁燃放烟花鞭炮、严禁放养家禽、严禁打牌赌博……在彭育晚的带领下,油溪桥村不断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中,禁放鞭炮、家禽圈养、污水处理、爱护环境等村规民约在全县开了先河。
同时,为保证村规民约的有效实施,彭育晚还建立了党员廉洁勤政档案和户主文明档案。全村实行文明档案管理,全体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人好事以及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在这本文明档案中清清白白、一目了然;党员的绩效考核、村民的福利奖励,全凭这本册子“说了算”。
十年间,彭育晚带领全村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用绣花的精神,一针一线,有板有眼,织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锦绣画卷。
■点评
如何将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的贫困山村带上康庄大道?彭育晚从转变村民观念、转变村官作风、凝聚全村力量着手,花费10年的“绣花”功夫,一针一线密密缝就。
村民与村支两委合心、合拍、合力,消除了“小九九”,打破了“花架子”,拧成了一股绳。人心齐、泰山移,这就是彭育晚这位当家人成功的“秘诀”吧!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