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不包揽民事办理随民愿
“政府一拍板,说叫谁搬迁谁就搬迁,结果是投了钱费了力,到头来还是落个不满意。”这是多年来地方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现象。
那么,怎样破解难题?将扶贫惠民工程既能做实办好,又能让民众满意和拥护呢?
广西田阳县尊重农村工作新的发展规律,转变事事由乡镇政府包揽的工作作风,让民众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去办,这样既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作用,将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搞得有板有眼,又使民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据了解,目前田阳县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点96个,安置搬迁户3155户,使搬迁安置的农村个个组织健全、管理有章、发展有序,实现了一年出山、两年脱贫、三年走上富裕路的目标。
农村的事要让农民自己做主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跋涉,时间不长就来到了田阳县那满镇。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黄振文一见面就直奔主题:“过去,搞移民搬迁都是由乡镇政府盖好了新房,叫搬迁户直接入住,这样感觉工作做得挺好,结果,投了资金费了精力,搬迁户还是说这里不好那里不行,对政府一肚子意见不拥护。”有多年乡镇工作经验的黄振文说,农村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再也不能由乡镇政府大包大揽了。
农村的事由农民自己做主,这既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乡镇政府官员转换工作方式的需要。2010年以来,那满镇在需要搬迁的农村都建立了由村民选举出的“移民搬迁管委会”,专门负责移民搬迁事务:哪个村需要整体搬迁,乡镇政府只负责找地址做规划,其他事务不再干预,扶贫资金以奖代补,哪个村的工作积极做得快就先搞哪个村。
露美村群山环抱,绿树映掩,楼房齐整,街道整洁,花香扑鼻的优美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让人羡慕。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俊说,露美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建立了“屯级管委会”,村里的大小事务实行“屯事联理”,选举屯里有威望的人当管委会主任,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屯里的事务都由管委会提议、商议和决议。布露屯管委会副主任罗志坡说,2013年村里在搞新农村建设拆迁时,村民苏伍步的碾米机房碍事,该户因怕影响经济收入就是不同意拆除。过去像这类事让村干部去做工作根本说不通,现在屯级管委会出面做工作也就不难了。
让移民迁得出留得住过得好
如何将居住在深山,自然环境恶劣、耕地面积稀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的群众尽早迁出,实现脱贫致富,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这是田阳县扶贫工作的主攻方向。经过几年的实践,田阳县探索出了就地集中安置、跨村安置、城镇周边安置的三种模式。黄振文说,因为新搬迁的移民,只具备居住条件,其他基本没有,采用这三种模式安置,主要有利于解决子女上学、婚嫁以及就业等问题。比如说安置在县城周边打工方便,安置在农业产业园区附近承包土地方便等。生活居住所需都方便了,人们安居乐业,勤劳致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新立村的“广新家园”移民点,记者看到,正在加紧建设的几十栋楼房主体已基本完工。移民邓大军面带笑容地告诉记者,他家3口人,原来在大石山里住木屋,又矮又暗又潮湿,现在他家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半楼房,迁到这里不仅就医、上学等都很方便,打工收入也上来了。一旁的那满镇挂村组长农廷涛说,政府在这里还建起“万亩亚热带水果园”,主要是方便无地的农民打工。村民马兰梅抢过话茬说:“我在一位企业老板在这里承包的火龙果园打工,日工资在100元~120元,一年下来也能挣2万多元,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宽裕。”
扶送一项产业胜过一家“银行”
“贫困村能够享受政府发放的部分扶贫资金,也只能解决一些暂时的困难,而要想达到长期富裕,没有一项能够发展壮大的产业是不行的。”田阳县扶贫办副主任黄新华说,扶持移民村发展产业,也不可盲目行事,要按照所处的地利优势和农民的意愿而定,农民喜欢做的事就会越做越好。
近几年来,由于土地问题极难解决,从大山深处迁出的移民几乎都没有一分一厘耕地。如何保障移民村群众的生活水平?田阳县在组织外出务工和协调土地偏多的乡镇吸纳其承包土地外,还把培训技术、扶持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抓手,并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让无地移民成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生力军。
沿着山路盘旋,穿过几座高峰,来到那坡镇尚兴村的芒果园,山坡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芒果林,树叶翠绿,挂满果实。正在修剪果树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莫文珍停下手里活计介绍说:“过去,尚兴村坐落在大石山里,全村1300口人,守着210亩旱地,种些玉米仅够维持3个月的生活,无路、无水、无电,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真是太苦啦!如今政府扶持尚兴村搞起3000多亩芒果园,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多元。年年收果年年卖果年年来钱,真像‘绿色银行’一样啊!”
正在另一处山坡上给芒果树喷药40多岁的农民李汉杰,一见记者到来就欣喜地介绍自己这几年的变化。他家4口人,承包着30亩芒果林,两口子打理,年收入10万多元。更使他感激不已的是,家里住上两层半楼房,彩电、冰箱等现代电器样样俱全,生活感到非常甜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