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襄阳街道推行选民联络员制度初探
常德日报通讯员 陈革
8月28日上午,津市市襄阳街人大群众工作室又迎来了当月的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活动现场,辖区的48名选民联络员踊跃发言,积极为政府和部门工作献计献策。本次活动,共收集到社情民意14件,通过协调后办结13件,办结率达92%以上。
2013年以来,津市市襄阳街街道人大联络委大胆探索,创新推行了选民联络员制度,得到了人大代表和广大选民的热烈欢迎,呈现出选民、联络员与代表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代表意识、选民意识、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基层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协助人大代表广泛、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社情民意,使代表更好地为民代言、为民办事,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有效解决代表工作忙、时间紧、精力不够等问题,津市市襄阳街街道人大联络委通过调研,在津市率先推行了人大代表选民联络员制度。即为每名代表选聘2名选民联络员,协助代表工作,加强与选民的联系。襄阳街街道有联组代表24名,共选聘选民联络员48名。
选民联络员一般从各选区内的老代表、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热心人大工作的居民中挑选。选民联络员选聘程序为广泛动员、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和联名举荐,选定后召开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络员结对会,颁发聘书。选民联络员的聘任期限与代表任期同步,优秀的可以连选连任,实行双向选择。同时,他们规范了选民、联络员、人大代表三方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互动机制和流程,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办法,以加强选民联络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
选民联络员壮大了人大工作力量,畅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密切了选民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是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纽带”,为做好新时期的人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推介宣传作用。选民联络员负责向选民推介代表,为双方认识、熟悉牵线搭桥。推行选民联络员制度后,方便了代表联系选民,95%以上的代表均能按要求完成走访选民的任务,彻底解决了以前有些人大代表与选民相互不熟悉等问题。选民联络员还积极宣传人大和代表工作,及时向选民介绍人大通过的各项决议、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情况以及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有效促进了人大知识普及和法律法规宣传。
其次是信息收集作用。选民联络员在群众中产生,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能第一时间通过选民联络员传递给人大代表。仅去年,襄阳街街道的选民联络员共收集各类社情民意525件次,是联络员制度推行前的10倍,90%通过代表与相关部门单位衔接,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和落实,余下的经过梳理,转作代表意见和建议上报津市市人大。如荷花社区无主化粪池堵塞,臭气熏天,群众意见很大,选民联络员傅绍贤及时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人大代表张方富。张方富经调查了解,获知化粪池堵塞原因,是原荣迪公司废弃厂房租赁给他人养猪,猪粪淤积造成的,通过协调,由责任方出资2000元疏通了下水道,并停止养猪。对此,周边居民非常满意。
第三是履职辅助作用。过去,在人大会闭会期间,辖区人大代表很少主动去了解社情民意,提交意见和建议。实行选民联络员制度后,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了,闭会期间,代表将联络员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时梳理,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操作性更强。今年来,先后有6名代表在闭会期间提交意见建议6件,相当于过去人代会期间的50%。街道人大代表群众工作室每月接待选民活动,过去选民主动上门反映情况的很少,推行选民联络员制度后,选民和联络员找代表反映情况的积极性很高,有时半天的接待时间还不够。人大代表张帮华深有感触地说:“选民联络员是我们的好助手,是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帮了我们的大忙。”
第四是工作督促作用。选民联络员为民意表达搭建了一条快捷及时的“绿色通道”,把群众的呼声、意愿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人大代表,畅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对督促政府改进工作、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针对渣土车营运沿街撒落砂石问题,联络员自发当起了市容监督员,发现情况及时通过人大代表,督促城管部门加强街面巡查执法,有效促进了抛撒现象的好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