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桥镇党旗飘
伍 挺
12月29日,笔者步入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邹家桥村便民服务大厅,只见大厅内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这下好了,以后找政府办事不要出村了。”一位村民笑容满面地说道。作为全市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迎风桥镇村级便民服务网络正不断完善。
建立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是迎风桥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最近几年,镇党委紧扣“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健全机制”的总体要求,狠抓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全市的一面旗帜。
12月29日,谈及此话题,迎风桥镇党委书记蒋耿说,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抓队伍、建阵地、转作风。
新视野下新认识:抓队伍破解“履职难”
3月10日,迎风桥镇召开党员培训大会,近千名党员参训。培训党员是迎风桥镇抓队伍建设的一个举措。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迎风桥镇下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基层党支部14个,党员1105人。这个镇向来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曾为全市、全省先进。
如何在历史的脚本里,续写基层党建的新篇章?
迎风桥镇党委从队伍建设着手,在每个村(社区)有一名党政领导和4名以上干部驻点,并配备一名年轻干部担任村级党建工作指导员,抓好“一名支书”和“一支队伍”工程。
“一名支书”工程如何抓?一优化二整顿三培训。
去年,在村级换届中,有一半以上村(社区)的支部书记得到了调整优化,并落实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两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均按期进行了整改。他们还加强了村(社区)支部书记的培训,强化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各支部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凝聚力都大幅提升。例如无活动场所的迎风桥社区已完成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并村后一直未合账的新塘村现已实现合账。
“一支队伍”工程如何着手?该镇落实好党员冬春训、推优入党和民主评议工作。
新常态下新平台:建阵地破解“服务难”
“我得赶紧去‘党员讲坛’听课,发展集体经济,专家还真有高招。”12月25日晚,刚从地里忙完农活回到家里的郭朝辉急匆匆地吃了几口饭,就赶紧去了村会议室。不一会儿,村会议室的“党课夜校”里就坐满了来听课的党员群众。
郭朝辉是迎风桥镇邹家桥村干部,“党员讲坛”是迎风桥镇党建工作的一个阵地,类似的阵地还有党代表工作室和村级综合服务平台。
迎风桥镇建有党代表工作室,每月都有固定的时间在党代表工作室接待来信来访的群众。今年党代表工作室已接访群众43人次,收集问题21个并提交镇党委。省党代表入驻基层党代表工作室工作顺利推进,市委主要领导深入该镇开展党代表接访工作。
早在去年初,迎风桥镇就提出每年新建一个、改建一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在市委组织部和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该镇鲜鱼塘村建起了全市第一个服务功能规范化的村级服务平台。目前,全镇这样的平台已建成5个。包括村务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4大块,涉及到近20个部门125项便民服务事项,都可以在村便民服务大厅受理办结或代办。
“只要到村便民服务大厅,就能办好大病救助手续。”这两天,迎风桥镇牛角仑村前进组村民郭建祥逢人就说村便民服务大厅的好处。
他是低保户,因为患尿毒症导致家庭困难,原来申请大病救助,需本人到区民政局办理,现在村便民服务大厅建起后,他交齐资料后,由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代为办理。
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迎风桥镇开设“党员讲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题讲座。这个镇邀请区经管局领导、专家讲授业务知识课,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开阔村干部思路,挖掘发展集体经济的潜力。同时,由镇纪委和经管站牵头,对村“三资”进行清理,摸清各村资产和资源底子,盘活集体土地等存量资产。通过土地流转和存量资产出租的发展方式,今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到150万元(不包括益南高速征地收益),比去年增长22%,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
新风气下新路径:转作风破解“管理难”
今年,迎风桥镇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查落实,出台了10多个文件,在“细化管理、量化考核、强化督查”三个方面重拳出击,狠抓干部作风转变。
为杜绝乡镇干部走读,迎风桥镇落实带班责任、明确考核办法、严格值班奖惩。同时,改善机关条件,全面完善“五小”设施建设。对各驻村(社区)工作组,也制定了考核办法。
在村(社区)里,这个镇实现了村级“四位一体”全覆盖,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机构、村民议事会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常设议事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四位一体”村级自治组织体系。新花园村砖泥湾组的王冬秀,因患病导致家庭困难,村干部为她代办了合作医疗报销手续。考虑其实际困难,村支两委干部商量后召开村民议事会, 通过村民议事会议决,为她解决了一点临时救助款。
该镇还要求村(社区)干部周一集中坐班,其余时间轮流值班,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主动为民服务。今年就村干部坐班制的落实情况,镇纪委组织督查20余次。
变则通,通则达。迎风桥镇党建工作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该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