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套“探秘”
常德日报记者 杨晟
春节期间,听朋友们说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就是“黄家套”。
到底有什么样魅力?带着这一疑问,2月7日,在烟雨蒙蒙中,记者探访了传说中的“黄家套”。从澧县县城往北,过黄桥,往涔南方向车行6公里,公路左侧树立着“黄家套现代农业科技园”的醒目建筑,转弯进去,一条笔直的田间路直达深处,道路两旁则是大片的蔬菜大棚。继续前行,途经“黄家套度假庄园的牌楼”“黄家套蔬菜基地”,雨雾缭绕中,一座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建筑引入眼帘,小桥、流水、人家,有恍如隔世之感。
历史驿站延续
“这里还真是与众不同!”车停在可同时容纳上百辆车的停车场里,步行过小桥,走进接待大厅,80后的年轻老板黄维与其父黄明清迎了出来,朴实的笑容,没有一点架子。
“今天好冷,我们去喝杯热茶吧!”穿过历史底蕴深厚的长廊,走过可同时容纳400人就餐的餐饮区,我们在休闲娱乐区坐了下来,对面是一个小型的儿童乐园。
“为什么取名叫黄家套呢?”心中有太多的疑惑,记者迫不及待地向黄维发问。“黄家套原名行船洲,是在涔南镇伍家村这块土地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古称,那边就是行船洲古遗址。”黄维一手指向庄园西侧。再往西,就是将中华城市文明推前1500多年的城头山古城;以东,是后期文明发展更为先进的古城,是城头山城市文明的延续,名为鸡叫城。古人行船来往于两城之间,其中一艘古船却永远留在了行船洲,虔诚朴实的人们便看成是神灵指示,在行船洲的沉船位置修建码头驿站,凡过路船只均停船上岸,用餐休息。久而久之,此地受到了古人的喜爱,慢慢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城市文明之外的另一个驿站文明之地。这块神奇的土地三面环水,谓之“套”,结合黄姓家族世代定居此地,所以它如今的名字叫做“黄家套”。
桑梓情怀使然
“眼下,常德农庄的数量犹雨后春笋,同质化严重,为什么还有建农庄的想法?”黄维答道:“我的父亲就是从黄家套走出来的,因此对家乡有着不可言说的感情。并且,我们最早是从蔬菜基地做起的。”
2013年,涔南乡原党委书记张雪平找上了黄明清,希望他回村能建立蔬菜基地,带领周边农户发家致富。黄明清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怕力不从心,考虑之余,儿子黄维正好得知这件事,便相邀了自己的好兄弟杨勇,两人一拍即合,“黄家套现代农业科技园”应运而生,也为日后庄园的建设打好了新鲜食材供应以及娱乐多样化的基础。黄明清告诉记者,虽说自家已经在庄园内新修了别墅,但是靠近沉船洲附近的祖屋一直舍不得拆,在家附近做事,安心。庄园是2016年12月才开始试营业,历史的背景、风格的独特、菜肴的鲜美,促使庄园迅速被大众所接受与热爱,2016年,荣获“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和“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称号。园区还有十个包间,几个可供休息的套房,今年还预备完善儿童乐园,新建水上乐园、户外拓展园……做建筑出身的黄明清,说起园区的规划来得心应手。
创业激情迸发
“80后选择农村创业,感受如何?”
“有意义、有挑战、有激情,有着做不完的事!”黄维激情满怀地答道。采访中,黄维的另一个合伙人杨勇也赶了过来,他拿来了黄家套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大批资料,为记者侃侃而谈。两个80后的创业年轻人,说起“务农”的事情来,一点也不含糊。2013年,杨勇看到了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支持农业的政策新闻,一种“让澧县人吃上放心菜”的想法油然而生。他们决定做现代农业后,先是到山东、江浙、湖北一带,学习摸底一到两年,2014年开始投资兴建蔬菜基地,创办了黄家套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第一期投资2600万元,规划建设标准化的连栋智能温室、冬暖式日光温棚、早春秋延大棚、水肥一体化泵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配套设施,并在澧县和津市的小区集聚地开设了6家“黄家套生态蔬菜基地直营店”。2016年投资近3000万元完善设备及修建庄园。“我们从葡萄种植那学过来的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技术,不仅节约了人力,而且效果显著,最近投资400万元的沼气池即将动工。2017年,科技园+庄园+直营店,预计还要投入1000多万。”
黄明清说:“园内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当地的乡亲,我们流转了他们的土地,又请他们来做工,一年下来,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寒冷天气,吃上一份“盐水肉下青菜”,热气腾腾的炖锅里盛满翠绿的青菜,记者认为是最为满足的事情。采访过后,记者品尝了刚刚从大棚里采摘的新鲜蔬菜,菜苔、茄子、泥蒿……口感和味道的确不同。听说,前不久还有顾客在这里做了10多桌“全素宴”,让亲朋好友们记忆深刻。这,正是黄家套的魅力所在!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