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防毒”长效机制
张振中杨娟
7年前,在湖南省东安县白牙市镇炉头江村,废弃的农药瓶随便扔,三名幼童捡到后当“可乐”争着喝,最后造成两名幼童中毒身亡;2年前,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一名3岁男童捡到一个乙草胺农药瓶子,把里面的药剂倒出来,用馒头蘸着吃下造成中毒……类似的由农药包装废弃物造成的中毒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毒,从表象上看,来源于使用后丢弃的农药包装物,但从根源上看,起始于随手丢弃废弃包装物的农药使用者。然而,无论是“中毒”的田土,还是“扔毒”的使用者,应该没有人想故意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那些不经意随手“扔毒”的农药使用者也清楚,这些包装废弃物中残留的农药,不仅会污染空气、土壤和水体,也会被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所吸收,甚至也可能会因为误食误用造成人畜禽中毒。关键在于,农药包装废弃物一直缺乏回收、处置的有效途径。
因此,除了农药使用者,农药的生产者、管理者、经营者都要主动肩负起责任。农药生产企业必须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农药经销商负责所销售农药的包装废弃物的收集和暂存;农药管理者应当主动作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从根源上“防毒”。惟其如此,把生产的源头、经营的出口、管理的关口把住了,使用者才不会随意“扔毒”,进而确保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环境美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