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脏治乱增绿建好美丽乡村
欧阳华洲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是新时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路径。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始终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顺义区美丽乡村实施意见》等市、区级工作部署,围绕“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目标,在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产业转型升级、彰显文化特色、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实践。截至目前,全镇17个行政村中,8个村已通过美丽乡村考核验收,其中榆林村获评北京最美的乡村。
改善设施整治环境,提升治理水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围绕顺义新城第30街区规划定位,建设美丽乡村核心区。围绕电、水、路等,做好乡村环境硬件建设,由点及面,加大建设、管理等各环节的统筹力度,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及人居环境。
按城市标准完成30街区道路改造、新建110KV、220KV变电站2座,新建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微型消防站及农村消防应急水源。同时,健全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打造村庄环境样板街。
全面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可容纳325人的镇级文化中心,完善25条镇村公路出行条件,新建、疏通农村排水6.9万延米,完成全镇农宅单项改造5135余户,新建太阳能浴室16间,实施17个村煤改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实现镇域全覆盖。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入户收集,实现全镇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范清运、集中处理。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清退低端产业,紧抓“疏解整治”工作。2017年以来,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7万平方米,累计清退“散乱污”企业158家,完成水源地周边18家养殖厂(区)退出工作,全镇13家砂石厂全部关停,砂石盗采、非法砂石筛分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坚持减量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利用。落实一般制造业退出政策,完成底数摸排及初步方案制定,推动57家低端水泥构件企业整体退出,探索将零散的建设用地指标向工业区集中,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预留空间。
实施分类管理,推动农用地规范管理。突出农业用地生态功能,大力发展景观农业。规范8539亩平原造林管护标准,规划平原造林提升工程,为乡村创造集休闲、娱乐、健身、生态于一体的绿色空间。
突出区域特色,提升乡村文化底蕴。实施文化挖掘整理项目。提炼出北府村“和”文化、前鲁村农耕文化、榆林村渡口文化、大胡营村高跷文化等村庄特色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向上向善的精神内涵。
打造农耕休闲特色村庄。以前鲁村为试点,确定“汉风古韵两千载,北方水稻第一田”主题,初步制定了“一带、六区”的村庄空间布局,将该村打造成有文化内涵、有产业支撑、有旅游亮点、有社区功能的农耕休闲特色村庄。
丰富文化传播载体。推进张堪农耕文化园建设,建成榆林、北府、前鲁3座村史馆。沿顺密路、府前街分别建设文化长廊、历史长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510人的农村优秀人才库,实行党员—骨干—干部的梯次培养模式,吸纳有头脑、能干事、得民心的优秀人才回村服务群众;实施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使村级干部待遇有保障、履职有规范、离任有补贴、干事有激情;实行村级财务双托管和村务公开,促进村务工作透明化、规范化。
推动农村协同共治。完善和深化“1+1+15”项目化管理,畅通党组织连接村民的“最后一公里”。在全镇范围推广村规民约,进一步引导良好村风、民风到家风的细化渗透。
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补齐
缺乏整体规划及实施。目前,全镇尚未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发展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此外,因土地性质、功能区域、村庄特色等方面存在影响因素,无法依照现有规划实施建设,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无法展现。
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随着社会发展,砂石、水泥构件、种植养殖等产业不再符合地区发展定位,亟待退出。种植养殖用地4000余亩,体量较大,情况复杂,现有退出政策吸引力不足,转型升级难度较大。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大部分优质资源向30街区集中,其他区域内低端服务业无序发展,滋生了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环境脏乱等问题。
乡风文明有待进一步培育。部分村民存在集体观念淡漠,法制观念较差,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要更加重视规划统筹,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北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要求,结合北小营镇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围绕“智能新能源新城,生态宜居北小营”的发展目标,从“编规划、治环境、强服务、重治理和建机制”几个方面着力,扎实做好下一步全镇美丽乡村建设。
提升规划水平,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坚持高起点谋划,确保围绕发展大局。聘请专业团队,结合各村地理风貌、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统风俗完善各项布局规划,修订、完善具有北小营特色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生态保护、乡村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依据各村特点,完善保存乡村风貌,保留传统文化。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监管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狠抓“清脏、治乱、增绿”,强化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违规搭建等问题治理,促进村庄绿化美化、产业绿色发展。提升监管水平,严把环评关,凡是不符合首都主体功能区建设部署和生态立镇原则的项目,坚决不予准入。强化环保执法,加大对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建筑垃圾污染等问题的执法处罚力度。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融合发展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村内道路、坑塘、雨水、污水等环境提升工程,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煤改清洁能源”,实施永利小区改造、新建卫生院、中心区消防站建设3项工程;加快淘汰水泥构件等低端产业,培育壮大汽车零配件、文化创意两大产业集群,以张堪农耕文化园、君德益等重点支撑,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整治建设与产业推进完美结合,保持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有持续生命力。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倡导文化传承与健康生活创建乡风文明。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机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并有效发挥作用。大力倡导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坚持多方参与,建管并举健全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中。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人的塑造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村民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转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对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河道保洁要建立健全各项管护规章制度,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作者系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党委书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